恩施灯戏一唱百年
1 / 5
2017-01-19 16:18  
从恩施州城向东北行进约40公里就到了灯戏之乡——恩施市白杨坪乡。这里年逾七旬的孟永香老人是恩施灯戏第九代传人,她已有60年的灯戏表演生涯。恩施灯戏在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由四川传入恩施。灯戏是我州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传统剧种之一,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恩施灯戏唱腔主要有正腔和小调两大类,以恩施流行的花锣鼓和称之为“大筒子”的胡琴伴奏,用恩施方言演唱。其特点有四:一是服装道具简单,1件官衣、1顶纱帽、3副口条、1把剑足矣;二是人物少,生、旦、丑三行,出台常为一男一女,最多不超过4人;三是器乐不多,文场只需1人,用“大筒子”伴奏,武场增加鼓、锣;四是不择演出场所,院坝、戏台皆可。正因其特色鲜明,灯戏广为人民所喜爱。白杨坪镇自古土家、苗、汉等民族杂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当地灯戏除《山放羊》等代表剧目外,《双拜寿》《吴豆拜年》《落店招亲》《大说媒》《小说媒》等数十部灯戏剧目,多次参加州市演出获得好评。当地不论男女老少,常在田间地头、饭后茶余哼上几句自娱自乐,故而白杨坪乡命名为恩施“灯戏”之乡。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