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产业经” 走出脱贫路——恩施市三岔乡产业扶贫侧记

2016-11-21 15:58  

初冬时节,恩施市三岔乡三元坝村村头,艳阳下一畦畦金黄的山药与一幢幢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农家小院交相辉映。

一大早,胡祖万赶到地里采挖山药,准备打包、装车。“一亩可以挖3000斤左右,批发6元一斤,除去成本每亩收入七八千元。”胡祖万满脸的笑容。

该乡在充分掌握贫困户贫困现状、致贫原因的基础上一户一策制定帮扶措施。

胡祖万家的帮扶措施是利用城效的特点,免费为其提供种子、肥料种植山药,发展蔬菜。“他家今年一共种了五亩山药,脱贫不成问题。”三元坝村村干部李光明介绍说。

整合扶贫帮扶资金20万元,免费提供种子、肥料,三元坝村17户贫困户种上了山药。

贫困户胡桂凡因缺劳力致贫,在政府的引导下采取领养的方式,由恒丰养殖专业合作社向他免费投放鸡苗200只。

“前不久肉鸡卖了一部分,收入了8000多元,蛋鸡一个月收入近2000元。”胡桂凡满怀感激。“80多只蛋鸡4个月后产蛋,合作社按1元每个回收,产蛋结束后,按照8元每斤回收蛋鸡。”胡桂凡笑着说:“除了鸡,今年我还喂了两头母猪,5头年猪。”

在三元坝村、河湾村,按照这个模式,恒丰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带动48户村民,其中贫困户20户。

产业支撑,扶贫必须着眼长远。该乡在养鸡上采取两种办法,分两轮实施。第一轮是为贫困户免费提供鸡苗、饲料,也就是领养。第二轮推行代养模式。“代养就是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合作社负责成本,贫困户负责喂养,喂一只鸡每月一元钱。”该乡乡长谭海鹰介绍。

除了鸡,该乡还在适宜区推动猪、牛产业。养猪专业合作社向喂猪贫困户投放母猪,约定母猪产下的仔猪喂成年猪,按8元/斤保底收购;养牛专业合作社向喂牛贫困户投放母牛,母牛所产牛仔喂养出售后,合作社和贫困户按二八分成,其中农户得8成,合作社得2成,贫困户喂一头牛一年可收入近4000元。

目前,仅三元坝村就有85户贫困户与4家合作社签订了协议,养母猪50头、母牛25头、蛋鸡2400只。

全乡有各类专业合作社30家,大户近200户,覆盖带动贫困户643户,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大户带动贫困户带出长效脱贫路,他们一边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资金、农资等困难,为他们“输血”;一边通过为群众融资,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等措施,让贫困户自身产生“造血”功能,发展致富产业。

王家村生产发展干鲜果种植1230亩,老品种马铃薯种植300亩,发展能繁母猪160头,发展家禽养殖1.5万羽。

梨子坝村发展黄金梨种植300亩,马铃薯种植600亩,土鸡养殖1万羽,仔母猪、商品猪养殖140头。

三元坝村发展山药种植35亩,马铃薯种植500亩,安排资金7万元种植金花葵等经济作物,生猪养殖120头,家禽养殖1万羽,黄牛养殖40头。

“输血”和“造血”双管齐下,畜牧、蔬菜、果品、烟叶等特色农牧产业,在三岔乡适宜区全覆盖,发展生产涵盖的2001户6273人正向着小康生活惭行惭近。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童秀清 通讯员 田仁超 刘荆

(责任编辑 罗茜)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