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记者 吴曦 邓蔚婕 建始台 杨爱林) 建始县业州镇当阳坝村距县城26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525户,1998人。近年来,村支“两委”一班人积极抢抓精准扶贫的机遇,率先启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对大山深处的贫困户进行集中安置,并通过科学安排,统筹规划,让产业发展走在扶贫搬迁的前面,让贫困户不仅能搬得出,还稳得住,能致富。 走进当阳坝村,一栋栋特色民居依山而建,一片片猕猴桃园满眼翠绿。贯通村头村尾的水泥路,漂亮的村部综合楼,宽敞的群众活动广场,如今,这个小山村已有了大变化。
而几年前,这里还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全村1998人,贫困人口就占了860人。 为了摆脱贫困,村支两委抢抓精准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的机遇,拿出村里最好的地段,启动了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对贫困户进行集中安置。村民曾学金就是率先享受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贫困户,谈起以前居住的危房,他还记忆犹新。 如今的小区不仅生活配套一应俱全,更关键的是,在规划建设中,村里还为每一户贫困户设计了一间10余平方的商业门店,提供增收机会。
现如今,曾学金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安心的在外赚钱养家。搬迁村民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才是出路。村支两委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率先在村里发展起了以苹果桃和猕猴桃为主的特色产业。在村干部的号召下,曾学金也将自家的4亩田全部种上了猕猴桃。10组村民廖开清,由于以前在煤矿工作时,不幸患上了矽肺病,不能做重体力活,父母又年迈多病,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难。村里在发展产业时,村里干部动员他家发展苹果桃,今年,苹果桃产业就给他带来了效益。今年年初,廖开清又和他老婆在村里引进的企业里就业了,月收入超过4000元。在当阳坝村,像廖开清一家一样,不仅家里发展了产业,同时还能在家门口就业的贫困户还有很多,他们不仅摆脱了贫困,还让日子越过越好。几年时间,全村发展猕猴桃570亩、苹果桃250亩,核桃200亩、空心李500亩。如今的当阳坝村,已由原来的穷山村,变成了如今的产业大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也从原来的不足3000元,增长到如今的6500元。但是村支部书记王毅并不满足于此,他正在为村里谋划一个更长远的未来。
来源:恩施新闻联播
(责任编辑 李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