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贡乡蓝”成为“常态蓝”

2021-09-27 14:57   云上恩施  

初秋时节,在宣恩县贡水河畔碧波荡漾,群山叠翠,蓝天白云下,白鹭结队翱翔。贡乡大地不仅成了黑翅长脚鹬、灰头麦鸡等候鸟的“打卡地”,也成为了白鹭、鸳鸯、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的生息繁衍地。鹭鸟群集,珍稀物种持续繁衍的背后是宣恩县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带来的红利。

从2018年至2020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全省县域排名第12位提升至第2位,2020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州更是排名第一,“贡乡蓝”成为宣恩常态。三年来,宣恩县平均优良天数345天,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25微克/立方米和33微克/立方米,年平均优良率为95.93%。

今年1月至8月,宣恩县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37天,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23微克/立方米和32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达到97.5%。一项项数据的背后,是宣恩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头等大事,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为抓手,以优化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推进以“三禁三治”为主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现了绿水青山,白云蓝天常驻宣恩的目标。

作为山区农业县,宣恩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绿色是宣恩县最大的发展底色。为了守住“贡乡蓝”,2018年以来,宣恩县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县委、县政府“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还相继出台《宣恩县关于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宣恩县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宣恩县关于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工作规程,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死角、无缝对接的工作体系。

此外,宣恩县还以“防尘”“禁鞭”“禁煤”“控车”、秸秆禁烧和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为重点,对建筑工地全部落实“六个百分百”扬尘管控措施;对县城管理全面落实“两扫两保”;县内实行全域“禁鞭”;县城规划区内生产、销售散煤经营户全部整改,让“贡乡蓝”常驻宣恩大地。

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宣恩县相继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省级文明县城。此外,还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8个、生态村80个。

空气好了,天更蓝了,环境更好了……在一系列措施之下,一座诗意栖居的生态城市正在形成。

(来源:云上恩施  宣恩台通联记者 瞿亿英 通讯员 朱雄峰 赵洁晶  责任编辑 王玮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