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退捕渔民种植柑橘过上陆上新生活

2020-12-23 09:22   云上恩施  

为保护母亲河的碧水清波,2020年1月1日0时起,长江巴东段实行十年禁渔,153条有证渔船已全部退捕上岸。张祖芬也告别渔民生活,重新“上岸”,开启自己的陆上新生活。

在巴东县东瀼口镇东瀼口村,54岁的张祖芬正在自家柑橘地里采摘柑橘,今年彻底退捕的她,已上岸开始新生活。

张祖芬喜欢“折腾”,种过地,还连带种了十几亩柑橘。略有积蓄后,2000年便在趸船上开办了水上超市。多年来,张祖芬和丈夫 ,起早贪黑,在长江上谋生活。辛勤的付出也换来丰厚回报,靠着水上超市和打渔的收入,两口子养大了孩子,还在县城里买了房。

打渔给张祖芬一家带来了不错的收入,但近些年来,由于过度捕捞,长江鱼业资源的大幅度减少。

“我们是东瀼口村的,以前田里零零散散的种的有柑橘树,这些年巴东大力发展柑橘产业,我们也想试试。”打渔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2018年1月,张祖芬趁着休渔期,开始改良自家的老品种柑橘树,并承包了村里老柑橘园,同时租赁荒地种上了柑橘。

因为有种植的基础,张祖芬一家改行转业的路也就顺当多了。在捕鱼期捕鱼,休渔期种柑橘,已经成了一家人这两年来新的生活方式。为了“抱团发展”,她还联合7位村民,成立了巴东县汇鑫农业合作社,一起发展柑橘种植。

“因为我自己的地加上租赁的地,共有十来亩柑橘,大家一起发展、一起找销路,所以收成都还不错。”尝到甜头的张祖芬,每年冬季收一季柑橘,其他时间依然在长江里捕鱼,但不断枯竭的渔业资源让她们的捕鱼收入锐减。小卖部、种柑橘等以前的副业,逐渐成为维持一家生计的主业。张祖芬也渐渐将重心转移到发展柑橘上。

随着长江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2020年1月1日0时起,长江巴东段实行十年禁渔,张祖芬第一时间响应政府号召,彻底“退捕”回到岸上发展柑橘种植。

“我肯定是支持的,作为一个渔民,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应该做的,虽然心里有点不舍,但是为国家做点小贡献也是应该的。”张祖芬认为,“退捕上岸”从眼前来看,是有些损失,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受益的是子孙后代。

今年年初,渔船上岸拆解了,张祖芬也安心当起了果农。

“目前我们合作社里发展了椪柑、长虹、纽荷尔、伦晚、沃柑、夏橙等品种,基本能做到四季都有果可采可售卖,确保大家有稳定收入。”近段时间,张祖芬正在组织社员们一起采摘椪柑和管理小树。

记者了解到,目前,巴东县汇鑫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柑橘种植面积达到1100余亩,挂果面积已达200多亩;此外,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基地里还建起了蓄水池和山地单轨运输机。

“今年冬天连续阴雨和气温骤降,导致部分柑橘得了油斑病,但在农业部门和合作社社员们的共同努力下,补救及时,收成不错。”抱团发展,有了更好的技术支撑,应对风险的能力强了,合作社也迎来了柑橘大丰收。

“销售渠道多种多样,线下有开车直接来批发的,我们也往水果店送,现在线上销售也逐年增长,主要是通过微信。”借力网络发展,张祖芬和社员们也搭上了电商销售快车。

“一天最低都是50箱,今天就要发一两百箱到北京,现在合作社带头,销路也不愁。”在社员陈宫翠家的院子里,社员们忙着打包新采摘的柑橘,争取在第一时间将新鲜的柑橘发往客户的手中。

电商销路宽,线下销售也不能落下,张祖芬积极与本地商超、水果店合作销售柑橘。“这个椪柑蛮甜的,水分也很多,我自己也买了很多,每天的销量也很多。”巴东县鲜果果水果店店员蒋英莲对张祖芬提供的椪柑赞不绝口。

随着巴东长江生态的修复改善,巴东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赏游玩。张祖芬认为,在将青山绿水变为金山银山的希望之路上,巴东的路会越走越宽,发展机会也会越来越多。“作为退捕渔民,我们还是想把柑橘产业发展的更好,也希望巴东的禁渔工作进展顺利,保长江绿水长流,让我们的巴东更美丽。”

如今,张祖芬已成功转型为果农,对于下一步发展,她也有了打算。“首先想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尤其是扶贫832平台,再就是进一步完善采摘路、灌溉水池,不断提升我们设施配套,提高生产能力。”

从田农到渔民再到果农,张祖芬的“爱折腾”既为自己谋了新出路,也带动周边村民实现了创业增收。

张祖芬的例子也是巴东推进渔民转产就业的缩影,目前,巴东县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工作正有序进行,除提供转产就业创业培训外,还根据渔民实际情况,分类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享受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养老保险代缴等政策,确保渔民真正退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来源:云上恩施巴东通联记者 向园梦 实习记者 谭荡荡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