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咸丰76岁老人照顾51岁瘫痪儿子 35年如一日

2020-10-10 17:31   云上恩施  

咸丰县曲江镇沙子坝村的胡金芝,35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的儿子,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爱。

对于儿子刘胜远,她便是一把遮风挡雨的伞。命运无情,她为儿子撑起一片天。

刘胜远,今年51岁。1984年,16岁的他突发高烧,烧退后,腿却无法动弹。为了让他早日站起来,母亲胡金芝坚持每天为他做康复训练,帮他按摩全身、拉伸四肢,抱他出门晒太阳……在卧床两年后,他终于可以扶着板凳、拄着拐棍在屋内活动了。

2010年,胡金芝的老伴病逝,照料儿子、操持生活的重担便落在她一人肩上。 命运无情,2013年重重的一跤,彻底把刘胜远禁锢在了轮椅上,不仅站不起来,更是连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吃喝拉撒都离不开母亲的帮助。

胡金芝生于1943年,现已76岁,原本就身材瘦小的她,在岁月磨砺下又缩减了几分——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母亲,凭借着坚韧、勤劳和乐观,为瘫痪的儿子撑起了一片晴天。

每天天亮睁开眼睛,胡金芝就开始劳作:先把儿子挪到轮椅上,帮他穿衣洗脸、照顾他上厕所,做早饭吃,然后喂几十头猪,喂鸡喂鹅,上坡侍弄几亩红苕和包谷,忙完活路后,准备晚饭,服侍儿子洗脸、洗脚并将他扶回床上——90斤的胡金芝,每天要搬动近180斤的儿子好几次。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不知不觉,胡金芝从一位中年妇女,步入花甲,跨过古稀,如今站在耄耋之年的门口,她照顾儿子已经整整35个年头。

人们都夸她“了不起”,她却说:“照顾儿子是我的本分。”

丝毫没有想象中的愁眉苦脸或是怨天尤人,记者来到胡金芝家中时,母子俩正坐在门口有说有笑地摆着龙门阵。 母亲胡金芝尽管瘦小黝黑,身体却很硬朗,最近还染了一头黑发,更显得精神矍铄。她是个养猪能手,清楚猪的生活习性,懂得如何防治疫病,仔猪到了她手上,一个劲儿地疯长。

儿子刘胜远虽然不能走路,却开朗健谈,头脑活泛。他挪动着有些变形的手指,仅仅打几通电话、发几条微信,便能把买猪卖猪和饲料购进安排得妥妥当当。 一个管养殖,一个管销售,母子俩搭档,每年收入都能过万元,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我们用养猪赚的钱,把老房子翻新了,地板砖铺起了,换了个新电视。前几年,别人家把场坝铺好了,我们想办法也弄成了。”说起母亲和自己打造的这个家,刘胜远很是骄傲。 这座四室的平房,有着平整的水泥院坝,外围着一圈漂亮的护栏,栏杆上刻着“幸福之家”几个字,院里没有种花,却养着两盆顽韧的仙人掌。 天晴时,母子俩坐在院子里唠嗑,刘胜远一直尝试着劝说母亲学习使用微信收款转账;下雨了,两人就进屋看电视,最近,刘胜远很关注中美贸易的新闻。 当被问及“这么多年,有没有哪一次觉得日子好难,过不下去?”的时候,母子俩给出的答案一致:没有,从来没有。

提起现在最大的心愿,刘胜远说:“我就希望能有人帮我指导一下康复训练,哪怕就像以前那样,扶着板凳、拄着棒棒走几步,我就满足了。” 不等不靠,坚信日子越过越好,35年间,胡金芝从来没有因为家里的情况,主动向村里、向政府提过任何要求。

2016年夏天,胡金芝爬到房顶上舀水喂猪,从梯子上摔下来导致手腕骨折。为了照顾儿子,她坚持了将近一周才去镇上医院治疗。因为忧心儿子一个人在家,还有几十头肥猪没人喂,她只住了四天院,就急急忙忙往回赶。 有人劝胡金芝:“你都快80岁的人了,歇下来吧,刘胜远残疾那么重,你不管,政府要管的。”她回答说:“只要我还能动,我就要干下去。”

这些年,尤其是精准扶贫以来,村里、乡里、县里以及社会各界给予了胡金芝家极大的关心,低保、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危房改造,该落实、能争取的政策都到位了。 如今,水泥路修到了屋门口,自来水连到了灶头上,网络接进了家中——这些变化,更是让母子俩信心倍增,“日子会越过越好的”,胡金芝说道。

2016年,在县畜牧兽医局、县残联、县政法委的支持帮扶下,胡金芝扩建了猪圈,仅今年上半年,卖掉18头肥猪,母子俩就收入了3万多元,下半年还能再卖25头肥猪、两抱猪仔,预计整年毛收入能达到8万元左右。 猪圈紧挨着住所,在这炎热的夏天,竟闻不到猪粪味。“随时来,随时家里都干干净净的,猪粪每天都要清理一次”,县政法委驻村帮扶干部说。

今年,咸丰县举办第二届“最美咸丰人”评选,胡金芝作为曲江镇沙子坝村推荐的“孝老爱亲”模范,已经通过村级评选和表扬。这位善良坚强的母亲、这个自强不息的家庭,早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

(来源:云上恩施 咸丰通联记者 谭明和 通讯员 陈诗雨 林姣 潘胤宏 责任编辑:朱晓涵 审核: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