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展壮大绿色工业经济

2019-01-20 16:04  

州政协委员、共青团恩施州委副书记  沈浩然

去年以来,州委、州政府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并高效运行,全州工业技改投资和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1.3%、34%,新签约千万元以上项目247个,实际到资4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5%、27%,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237个,投资总额4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7%、60.8%。“四大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旅游综合收入达455亿元,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集群综合产值分别达104亿元、135亿元,清洁能源装机总量突破400万千瓦。全州上下从“该不该发展工业”到“千方百计抓好工业”的转变基本完成,聚焦发展第一要务抓招商、上项目、优环境、兴产业的气场逐步形成,工业经济“四梁八柱”基本确立,开创了新时代我州绿色工业经济的元年,为打造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奠定了重要基础。

然而,长期以来我州累积的差距决定了工业经济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州工业仍存在一些短板。一是总量小。2018年1-11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排全省第17位,比排名16的十堰市低2.1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13.52亿千瓦时,仅占全省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1家,仅占全省2.6%。二是结构不优。小微企业多、大中企业少,烟、电独大。传统企业多高新企业少,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产值仅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3%,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足1%,专利申请总量、发明专利申请分别仅占全省的1.2%和0.7%。三是效益欠佳。2018年1-10月,全州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7.9%,而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同比增长1.9%,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2.4%,且40%左右的规上企业减停产。

州委七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四大产业集群除生态文化旅游集群外都是工业,旅游也需要相关轻工业配套。州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六大重点任务有四项与绿色工业经济直接相关。面对前进中的暂时困难,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州委七届六次全会暨全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树牢抓工业就是抓饭碗、抓钱袋的观念和政企民银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凝心聚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持续打造高质高效的经济生态,推进绿色工业补链壮群、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企业链精准培育,激发市场新活力

一是建档立卡。依托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摸清家底,建立“个转企”“小进规”“规改股”“股上市”重点培育企业名录,建立重点项目“谋划、储备、报审、建成、竣工投产”“五个一批”项目库,实行清单式管理。

二是分类精准施策。健全领导挂钩制度和运行监测体系,动态精准分析、调度、服务,对存在的问题开展兵团式集中攻坚、一企一策帮扶。支持“僵尸企业”市场化并购重组,推动企业优胜劣汰、腾笼换鸟、退城入园。

三是走专精特新之路。开展州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并给予奖励和重点扶持,引导和支持企业紧盯细分领域、细分行业强化特色产品,打造一批细分市场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

四是推动协同发展。推进旅游+工业,围绕风电、硒资源利用等发展工业旅游,围绕生态文化旅游提升工艺美术、包装印刷、民族服饰等工业,围绕工业做强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四大产业集群融合和二三产业融合。

二、聚焦产业链招大引强,选育集群领头雁

一是精心谋划项目库。着眼于扩链、补链、强链,紧扣四大产业集群的薄弱环节和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产业优化工业招商项目库,同步加强土地储备等前期工作。

二是精准推介招大商。持续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业内龙头企业及瞪羚、牛羚、独角兽企业,量身订制一企一策的个性化招商政策,精准推进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商会招商、会展招商、以商招商、回归招商、委托招商、小分队招商。注重环保底线、投资强度和综合效益,十分珍惜和用好有限的工业用地资源。

三是精诚服务保落地。对重点签约项目成立专项指挥部和协调服务专班驻企服务,优先及时落实要素保障和相关配套,夯实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

三、聚焦创新链聚才引智,点燃发展加速器

一是建强研发平台。集聚政产学研合力,依托州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硒资源利用及生物医药研究院,成立科研基金,集聚高层次人才和专业团队,开展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争抢行业制高点。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是深化校地、校企合作。通过顾问指导、技术联姻、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一批“假日专家”“星期天工程师”“候鸟人才”,建设一批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和研学基地。鼓励州内高校、科研机构出台政策允许和支持在职人员携科技成果兼职创业、离岗创业,鼓励州内院校聘任优秀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推动“教授当老板、老板兼教授”。

三是持续激发双创活力。支持创业孵化企业、众创空间和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坚持举办技能大赛、创业创新大赛及企业管理咨询、经验分享、人才沙龙等活动,激发创新潜力。

四是拓展教育培训。增加在名校办班频次和实效,2-3年内实现重点企业家和经济部门干部培训全覆盖。鼓励外出考察学习。

四、聚焦服务链优化环境,打造营商强磁场

一是扎实宣传贯彻政策。认真贯彻国家、省、州各项惠企政策,研究出台一业一策,坚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一致性,稳定企业预期。像梳理、宣传、贯彻、检验扶贫政策那样普及经济政策和经济知识,消除政企信息差,共同用好、用足、用活政策。

二是健全服务企业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健全政企直通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涉企法律服务部,及时宣传政策、解答咨询、听取意见、回应关切、提供服务。

三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集成审批机构、事项和流程,推广承诺审批制、“先建后验”制、手续代办制,对重点项目探索实行供地前模拟审批制,推行联审联办、联合踏勘机制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着力规范中介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事前事中事后全程主动介入服务,及时纠正轻微违法行为,杜绝“事前不告知、事中不指导,事后光处罚”。结合机构改革增强经济部门力量,关爱经济部门干部,提升服务能力。

四是加强财税金融服务。建立和用好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负政策,推进电力直接交易等用电优惠。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尽职免责制度。集中研究、及时解决企业不动产权证办理问题。常态化举办政银企对接会。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债、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直接融资。

五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健全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发展和发挥作用,引导企业合法依规诚信经营,共同珍视恩施企业品牌和声誉。每年委托第三方评估营商环境并向社会公布,提高影响力和吸引力。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