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代表:州政协委员、巴东县广播电视台总编辑 李芬)
州政协驻巴东县联络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不争的事实。从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到湖北省实施生态建设“六大专项整治”,再到州委州政府“生态立州”的战略决策,都体现了党和政府构筑生态文明共同体的远见卓识。刚刚结束的州委七届六次全会和全州经济工作会确定加快建设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是新发展理念的伟大实践。
一、环保考量着治理能力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人们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等等要求也越来越高,老百姓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环境问题成了最迫切的民生问题之一。环保问题必须总体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从身边做起,“大病要治,小病也要治”。从现实状况来看,人们对环境的保护从建设工程、生产方面抓得比较紧,但从生活方式方面的措施少而乏力。比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因其方便、使用面广,带来的环境伤害问题触目惊心,“垃圾围路”“垃圾围村”“垃圾围镇”“垃圾围城”现象极为严重,村庄道路旁、水塘边几乎成了垃圾场、臭水塘。一次性餐饮具在高温下会析出有害物质,若采取焚烧处理,还会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均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时散落在自然环境中的一次性餐具难以降解,不仅形成视觉污染,堵塞排水设施,还对自然环境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从2008年开始国家实施限塑令,由于缺少相关的惩戒措施和问责机制,并没能抑制一次性用品的继续使用,反而让超市多了一项收入,白色污染现象也是愈演愈烈。因此解决一次性用具的污染问题已极为迫切,刻不容缓。
二、巴东的探索与启示
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生态环保要求?如何实施恩施州打造全域生态旅游区战略、建设生态共同体?身处长江边的巴东从自觉抵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入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着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全局着眼但从小处入手。2018年7月1日,巴东组织“拒绝一次性餐饮具、守护健康家园”千人签名活动,要求各机关单位、乡镇政府办公室、会议室、食堂不再提供和使用一次性餐饮用具,提倡自带或使用公共餐饮用具。同时,各村(居委会)将拒绝一次性餐饮用具纳入村规民约,组织各脱贫攻坚“尖刀班”和驻村工作队入户宣讲,将一次性餐饮用具工作纳入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组织红白理事会、管事协会和推荐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碗、筷、杯;并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屋场会院子会等多重形式宣传,引导居民自觉抵制一次性餐饮用具。
(二)着力解决聚集人群的白色污染。巴东现有约180支流动厨师队伍,为农村红白喜事提供餐饮服务。为减少使用循环利用餐饮具之后的成本支出,由政府出钱为流动厨师队伍配发不易损坏便于清洗的不锈钢杯碗,并以下发的杯碗为载体进行公益宣传,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本地品牌推广。各机关单位购置的陶瓷茶杯上,也统一印制了公共品牌“巴东郡贡茶”的标识,用陶瓷茶杯为客人斟茶。
(三)部门协同推进形成长效机制。卫生、食药监等部门加大对餐饮服务单位、农村聚餐的监管密度和力度。工商等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流通领域一次性餐饮用具供货渠道、产品质量的常态监管。各执法部门协同配合,严惩餐饮用具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压缩不合格餐饮用具的生存空间。县环保局、“六城”同创办、文明办、爱卫办、环创办负责督查“拒绝使用一次性餐饮用具”的工作落实情况,并在茶店子镇试点探索乡镇、公司、村组联合构建农村垃圾处理网络体系。
(四)措施压茬不断扩大治理成效。据统计,自该项工作启动以来,仅城区一条主干道一天收集的垃圾中,一次性杯碗比以往要少10公斤左右,一年下来城区可减少白色垃圾73吨,全县减少近千吨白色垃圾。不仅大大降低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减少垃圾运输、处理费用,还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尽管取得了成绩,但问题仍然突出:一是一次性用品存量非常大。由于一次性餐饮用品用量大,价格便宜,且易保管,所以城乡商铺储量非常大,部分企业单位购置存量较多。二是农村聚会人数多用量大。农村经济条件较之过去发生了根本改变,农村聚会的频次多、规模大已是常态,而聚会正是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的高峰。三产品源头治理难度很大。拒绝一次性用品的关键是源头控制,不再生产;其次是堵住流通环节。所以需要政府科学决策,强力推动,部门综合管理。消费环节要下大功夫,做细致工作,彻底改变生活方式,倒逼流通与生产环节。就当前状况而言,一个地方孤立实施难度还是很大的。
三、对恩施州治理“一次性”用具的建议
作为湖北生态大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全域旅游的恩施州,必须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把州委生态文明的要求落实到每项工作、每个环节、每个单位、每个农户,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标本兼治,倡导绿色生产方式、打造安全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田园景观。
(一)政府站位要更高。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提升恩施旅游品味,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而,加强环境保护,我们不能只喊口号、流于形式。而要明确长短兼顾的目标,细化实实在在的措施,全州联动模式,确定治理重点,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让政府有担当,乡镇部门有责任,职能机构有压力,社会全员有义务,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环保意识,让“爱我恩施爱我家”、告别“白色垃圾”,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
(二)宣传舆论要更强。环保行为源于环保意识,环保意识源于环保宣传。我们要充分发挥宣传优势,发挥生态文明文化的引领优势,要让人民群众认识到“仙居恩施”气候温润、空气洁净,山清水秀,是大自然给与我们的福佑。因而,守护好老天爷的这份馈赠,是我们400万土苗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领导、各级干部要勇于宣传、善于宣传,让环保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庄,用“滴灌慢浸”的方式,让社会全员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广大市民把爱护环境当成自觉行为,把拒绝污染变成生活常态
(三)治理责任要更实。改变旧习惯,形成新习惯,必须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可能一次整治、一个战役而得到彻底改变,因而我们务必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一是加快地方立法。制定“拒绝一次性餐饮用具,着力推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列入州级立法范畴,出台州级工作条例,实行依法治理。二是加快制定县级“拒绝一次性餐饮用具,着力推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意见,保障全域内卓有成效开展此项工作。三是努力将“拒绝一次性餐饮用具,着力推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纳入乡规民约,利用基层治理的力量强化此项工作。
(四)日常监管要有力。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履职尽责,勇于担当。要打破常规,探索切合实际的监管机制,对那些长期“躲猫猫”的环境违法者,要“猫鼠同步”,让其没有生存空间。同时,加大问责机制,对那些敷衍应责、履职弱化的领导和干部,坚决处理,绝不姑息。只有形成全社会的齐抓共管,才能使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收到实效。
(五)关注层级要上升。在工作推进中,要注意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探索路径,并积极向省乃至国家提出可行性建议,形成省级联动、长江流域联动模式,最后成为全国联动的模式,使“拒绝一次性餐饮用具,着力推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消费端、流通端、生产端三个核心环节中得到严格的监管,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应有贡献。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只要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落实“生态立州”的战略,就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把我们的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让“仙居恩施”成为驰名品牌,真正把恩施州建成湖北省绿色发展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