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代表:州政协委员、利川市汪营镇副镇长 赵仙娥)
州政协驻利川市联络组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黄金经济带。作为长江重要支流,抓好清江大保护进入新时代,意义更深、要求更高。清江发源于利川、流经7县市、有5县市在我州,是重要水源地,“巴人”发祥地,是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清江是恩施人民情感所系;作为长江一级支流、全省境内长江第二大支流、全流域都在湖北的第一大江,清江流域的生态质量直接影响长江的生态质量,保护清江是“长江经济带”大局所在;清江不仅是水源地,更是人文线、景观带,一首《龙船调》把清江唱红了世界,沿岸分布着众多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围绕清江做足“水文章”,关乎我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长远之计、现实所需。
近年来,全州上下坚定“生态立州”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清江保护,有效遏制了生态破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水污染持续,水源安全隐患突出。生活污水直排河道仍然时有发生,养殖、矿场、加工企业生产污水没有处理或处理不达标排放仍然存在,农业面源污染仍然突出,沿线治污能力依然很弱。二是体制机制不顺,管理职责难落实。涉水管理部门“九龙治水”,职责交叉、权责不清,相互推诿、各行其是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法规执行不力,监督管控缺位。《水污染防治法》《清江保护条例》等相关水体保护法规宣传贯彻落实有差距,规划管控缺位,对违规违法行为打击惩处乏力。四是项目统筹不够,整体性、系统性较差。在清江保护上没有完善统一的规划、统筹,县市、部门各自为阵,缺乏整体效果。五是宣传氛围不浓,环保自觉尚未形成。宣传形式单一,针对性、时效性较差,沿线生态环保工作检查、考评、奖惩机制落实不够,未能真正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根本养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和行为。这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但清江大保护非单打独斗、一时之事,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必须在综合性、系统性上不断加强,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上下联动,凝聚工作合力。一是提升战略定位。把清江大保护列入州、省战略,纳入全州生态文明建设、旅游产业发展、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来谋划和推进,积极争取省级重视,争取省级、国家级项目投入。二是实施“一号工程”。由州领导牵头,统筹整合清江保护委员会职能,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建规划统筹、水体治理、环境整治、文化传承等专班,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工作专班调度会等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压实“河长”责任。坚决实行州、县(市)、乡(镇)三级层层负责制,将清江生态保护纳入沿线所涉县(市)、乡(镇)年终目标考核和文明单位考评体系。明确并监督好“四级”河长制的落实,压紧压实总河长对辖区管理保护的第一责任,盯住盯牢各级河长对相应河道管理保护的直接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防治结合,重塑优美生态。一是树立法律法规权威性。结合新要求,突出前瞻性,修订《清江保护条例》。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落实,强化规划刚性约束,严格贯彻《清江保护条例》《清江保护与利用规划》《清江生态保护与综合利用规划》,对违规违法行为坚决严厉打击。二是强化林地、湿地管护。树立大生态理念,加大实施沿岸退耕还林、湿地恢复保护、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等工作力度,加强湿地修复、森林管护,筑牢生态屏障。三是加快生态环境修复。加快沿线污水处理厂建设,沿线污水全部收集入网处理。沿线村庄推行“厌氧池+太阳能好氧+湿地污水”处理方法。根治矿井废水,推行独立电表等企业污水处理监管措施,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排污治理情况。推进沿岸生态环境整治,扩大沿线“厕所革命”覆盖范围,加强沿线农村、集镇居民生产生活雨污分离、垃圾分类处理,杜绝畜禽粪便和污水直排行为,控制沿岸农业面源污染。
三、重视源头,突出上游治理。近年来,利川市自觉担当起“把一江清水输送到中下游”的责任,市政协开展专题协商议政活动,市委、市政府确定实施清江生态保护与综合利用PPP项目,州委书记柯俊同志为该项目提出“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文为魂、以人为本、以特取胜”的规划设计理念,利川市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挂帅,“四大家”班子参与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和专班,强力推进项目实施,一个投资15亿元、全长18.5公里、面积281公顷的清江综合整治工程将在2019年春节后开工建设。同时,清江源头段已建成“守望清江”全天候视频监控系统,沿河防污排污系统更加完善,河长制全面落实,水源保护区、工程隔离保护等措施不断跟进,“厕所革命”覆盖至清江及支流沿线1公里,计划投入3.5亿元的亚行清江上游环境治理以及水利城市防洪项目正在加紧施工,这些项目将有力改善清江生态环境。作为清江上游,利川责任重大,但我市资源和力量非常有限,建议在全州清江大保护中,更加重视源头保护,适当在资源、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积极争取建立清江上游生态补偿等省级政策,同时将清江发源地齐岳山纳入州级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重要布局,加大力度支持齐岳山打造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四、发挥优势,打造地域名片。清江沿线风光旖旎、景点众多,腾龙洞、龙船水乡、野三河、清江画廊等成熟景区声名远播,沿岸城镇亲水景观带正着手建设。建议州级统筹,围绕清江大保护,进一步做好“水文章”,将清江作为我州生态文明建设主轴,作为沿线城镇发展灵魂,乡村振兴样板,旅游产业抓手,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利用,注重文化传承、融合发展,统一形象定位、宣传推介,形成上游“清江上河图”、沿线城镇和景区“一线串珠”、中下游“清江画廊”的立体清江生态文化旅游带,使清江成为恩施生态走廊、民族文化画卷、州域旅游名片。
五、全员参与,共护一江清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清江的期盼是清江大保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建立清江管理保护信息发布平台,发动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发出“同饮清江水 共抓大保护”倡议,开展“清江卫士”志愿服务,结合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通过电视、网络、自媒体、宣讲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清江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让保护清江意识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关爱清江、珍惜清江、保护清江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