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贫困村】记者感言 罗兰

2018-03-29 11:32  

建始窑场驻村日记2(0227 周二)

驻村第二天,和昨天不同,今天是个淅淅沥沥的雨天,一大早,第一采访组和建始台记者一行在驻村第一书记,尖刀班班长罗书记的组织下,来到当地计生专干黄梅家中吃早餐,并计划今天一天的采访行程。

冒着雨,吃完早饭首先来到的是陈行贵家中,陈行贵搬来易迁点时间不久,询问他搬来之后的生产生活情况,他说以前喝的是水沟的水,现在变成了干净的自来水,电磨都带不起的电,现在能看电视了;唯一担心,是现在搬来易迁点之后,离自己田地远了,劳作不太方便。采访结束之后就陈师傅的担心咨询了罗书记,他回复说,陈师傅以前的家和现在易迁点的家到田地的距离是差不多的,老人家可能比较习惯以往的生活方式。

不禁想到,易地扶贫安置点让村民在生产生活水平上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但又何尝不是对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改变呢?要集中安置,势必是取大众标准来安排,解决温饱之后,有的人适应并且能在此之上通过自身努力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但也有人因为接受不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没有起色和改善。归根结底,扶贫先扶志,才能真正达到扶贫效果。

十点半左右,村委会开始召开村民大会,讲精准扶贫政策,农村安全,学生马上上学的道路安全等问题,对窑场村发展水电路提建议。忙了一天的罗书记和工作队员们,下午继续和我们一起走访贫困户。

万方庆,2组,六十3岁,老婆跑了,女儿打工失踪,虽然联系上,但远在西安的女儿也不能帮助万师傅生活有所改善。万师傅以前门前是断头路,修了公路,车子才第一次开到他院子里,之前在外面烤火取暖,现在在屋里暖和些了,也没电视看,今年过年工作队筹钱给他买来电视,他激动地看了通宵电视,说以前在家从来没看过。这一年,罗书记第一个拜年电话就是打给万方庆。

这次我们经过刚通没多久的泥泞小路,来到万师傅家。一座摇摇欲坠破烂不堪的危房在雨天显得格外不结实,但对比强烈的是,危房旁边,就是已经修好的部分新房。之前工作队了解到情况想让万师傅去易迁点,但是执拗的万师傅一口回绝,后来工作队积极想办法,决定在危房旁,给万师傅修起安全的新房,还搬来电视,让他安安稳稳过个新年。

紧接着,我们驱车来到另一位村民家中。莫宏珍,3组,76岁,五保户,住房安全无保障。因怕浪费国家钱,不愿让工作队来修自己的房子。村里多次入户,叫施工队进行危房改造,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她感叹,结婚都没住这么好房子。自来水,通电,厕所都有了极大改善,我们在采访过程中,她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她拉着罗书记对他说,怒要给自己找太多麻烦,我这样挺好。罗书记感叹,就是因为这些理解、信任,他们在扶贫工作中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得。扶贫工作主动作为,才能解决问题。

晚上我们结束了一天的采访回到村委会整理采访素材,发了黄家桂茶园新闻,编辑配音剪辑,并记录今天的走访感悟,计划明天一整天的采访计划,累并快乐着。

罗兰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