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 咸丰县坪坝营镇水车坪村及扶贫工作队为帮助贫困户在短期内脱贫,不仅多措并举进行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同时还利用本村的产业特色及产业优势进行长远计划,帮助水车坪村贫困户不仅能脱贫,还能致富。
眼前这位正在驻村工作队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给自家田地里的猕猴桃剪枝的老汉,是咸丰县坪坝营镇水车坪村4组的村民杨胜付,今年他家的8亩猕猴桃种植第三年,长势喜人。今年56岁的杨胜付是位残疾人,家中有年迈的母亲和三个子女,因病因学等多种原因,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人均基本收入不足2000元。
在水车坪村像杨胜付这样的贫困户有158户,为了帮助这些贫困户们脱贫,2013年坪坝营镇水车坪村村支两委开始在该村大力发展猕猴桃种植。然而刚一开始发展,问题就出现了。水车坪村村支两委了解到情况后,立即商量对策,上门为他们做思想工作,并带他们到猕猴桃产业发展较好的重庆黔江去实地考察。经过村支两委的努力,之前有所顾忌的村民和贫困户开始慢慢对种植猕猴桃有了信心。2015年恩施州商务局牵头的扶贫工作队开始进驻到水车坪村,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经过商议决定继续在水车坪村发展连片发展猕猴桃种植。
扶贫工作队驻村之后,制定了详细的脱贫计划,并因人而异,做到“一户一计划”。驻村工作队还帮助村里引进农业公司,保证村民的树苗栽种科学,以增加产量,打造品牌效应。今年十月,杨胜付和第一批参与种植猕猴桃的贫困户田地里的猕猴桃已经试挂果,收成超乎这些贫困户的想象。 尝到了甜头的杨胜付告诉记者,有了今年这样的底气,对于明年的收成他非常有信心。
救济式帮扶只能解决短期脱贫难题。好的产业利益联接机制,才能维持村里长远发展。驻村工作队在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的同时,邀请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专家对该村进行整体规划,最终敲定依托坪坝营国家4A级旅游景区,按照“旅游+”模式的新思路,开发农业观光和旅游项目,带动村民脱贫致富。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立即在村里启动观光示范园项目,将村里的600亩农田重新规划,打造成以水果种植采摘,观光及农家乐为主体的“旅游+”模式。
对于将农田以入股模式加入到观光示范园项目的村民,在产业还没有收益的前两年,还将为他们进行预分红,村民入股土地后,还可以优先在基地打工挣钱。农企双方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风险、投入由企业承担,贫困户成了产业的具体组织者、生产者,产业效益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
来源:直播恩施 记者:邓蔚婕 吴曦
(责任编辑 郜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