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 | 小区业主希望通过物业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2016-11-01 15:43  

 (图片来自网络)

原标题:邻里关系有点淡 小区业主有期待 重塑“邻里一家亲”物业可为“媒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过,现实的情况却是传统邻里关系正慢慢淡化,很多人在同一个小区居住多年,连对门邻居姓啥、在哪儿工作都不知道。近日,记者走访州城部分住宅小区发现,小区物业似乎逐渐成为了调节、改善邻里关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很多居民表示希望以物业为“媒”,让邻里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热心物业获赞 居民有事找“老肖”

如今,城市里随处可见高楼林立,不少邻里都是“猫眼式关系”,即一个防盗门筑起了隐私空间,使得邻居互不相识,更别说成为知心朋友了。而在这种冷漠的邻里关系下,一旦发生矛盾,就可能会不断升级。

不过,在州城朝泰丽水湾小区,因物业管理员肖克勤热心跑腿,使得邻里之间拉近了距离、减少了矛盾,小区住户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肖”。

“前几个月,邻居家里搞装修,天天从早忙到晚,噪音非常大。”杨女士是该小区的一名住户,她告诉记者,自己家里有小孩,装修的噪音十分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休息。尽管她已经跟邻居反映过这一情况,但是效果不大。

得知这一情况,热心“老肖”立刻与进行装修的住户进行了沟通。“我把周围住户的情况跟那位户主反映了一下,户主也表示非常理解。”肖克勤说,经过多次沟通,该户主承诺将调整家里装修时间,绝不会再在午休和晚上7点后作业,以免打扰周围住户休息。

类似这种协调邻里关系的事儿,肖克勤做了不少,楼上邻居家漏水,引发上下住户纠纷,他出面进行调解;杂物堆放在公共区域,造成其他居民不便,他及时进行清理;小区里的孩子在院子里追逐,他提醒家长,别让小孩儿去碰触电线……

“其实,很多邻里之间的矛盾都是小问题引起的,甚至有些还是无意的。”肖克勤说,由于邻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所以这些矛盾就更难解决。而自己作为一个物业人员,既然能起到一个协调作用,那就多说几句、多跑跑腿,只要能改善邻里关系,就十分值得。

期待物业为“媒” 让邻里关系更融洽

不过,不是每一个住宅小区都有积极的物业帮忙处理邻里关系,即便有,也很难让“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搭话”的情况有所改善。

“有一次,我跟同一栋楼的住户在过道里相遇,并向她打了招呼,但对方的态度却不冷不热,这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家住州城舞阳坝大街小区的李小姐表示,自那以后,她不再轻易向邻居打招呼了。但如果别人主动跟她打招呼,她还是会一起聊天,来拉近关系。

李女士觉得,大多数居民心中,其实都是期望与邻里能和睦相处的,相互之间混个脸熟,以后有事儿也能相互照应一下。然而,习惯了冷漠相处,谁都没有勇气当那个先开口的人。

“今年上半年,我们社区的小广场重新修建,不少住户都会在下班后到这里休闲娱乐一下。”家住州城桂花园社区的刘先生说,在小广场里活动的大多数人都是邻里关系,平时在家一墙之隔没有什么交流,但在这里却能一起聊天健身,拉近关系。社区的小广场俨然成为了一个交流平台,拉近了住户之间的关系。

“好邻居胜过好亲戚,邻居之间应该相互爱护,然而,现在很多邻居一回到各自的家就关起门来过日子,互相之间都不往来。”刘先生认为,邻里关系其实是一种公共道德,一个伦理问题,要使其真正得到改善,需要的是一个好的平台。

打破邻里冷漠 需要一个平台

10月1日起 ,《湖北省物业服务和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在条例中,不少规定细化了物业与住户、住户与住户之间的责任关系,如第六十一条:业主专有部分出现危害安全、影响观瞻、妨碍公共利益及其他影响物业正常使用情形时,业主应当及时养护、维修,相邻业主应当提供便利。

这些规章制度,为的就是减少物业与住户、住户与住户之间的矛盾纠纷。不过,说到底邻里关系是一种公共道德,很难被条条框框所约束。

一个住宅小区,少则几十户,多则上千户。他们之间没有亲密血缘关系,甚至有着不一样的口音,从四面八方而来,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和谐相处呢?

“我以前看新闻注意到,外地的其他住宅小区有物业举办‘邻居节’来增进邻里关系,我觉得这种活动挺好的。”

陈先生是东方华庭的住户,他说,平时,大家都是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没什么事很少出门,彼此很难有交流,即便见面,也不打招呼。如果能有一个活动将大家聚在一起,说不定能增进彼此间的关系。

他认为,可以在业主和业主之间、物业和业主之间,组织互动活动,让业主积极参与进来。如此不仅能够改善住户之间的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还能加强业主和物业的沟通,取得业主对物管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通过物管公司与业主的共同努力和互相配合,从而达到和谐的管理环境,为业主创造一个安全、文明、整洁、舒适的工作或居住环境。

来源:恩施晚报 汪书宇  

(责任编辑:秦辰宇)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