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县领导调研高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

2016-10-12 09:05  

刘智勇调研高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

在小茅坡营调研

10月10日,宣恩县委书记刘智勇,副县长邵爱华来到高罗镇茅坡营,调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

刘智勇一行首先来到小茅坡营苗寨,这是湖北省唯一保留苗族语言及习俗的苗族聚居区。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136户,480人,其中苗族400余人,有200余人讲、懂苗语;竹鼓、竹笛等民族乐器,苗鼓舞等典型的苗族舞蹈,刺绣、挑花、扎鞋垫、编织等苗族工艺在小茅坡营村仍然存在。小茅坡营苗寨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小茅坡营村支部书记冯大华的带领下,刘智勇一行来到2组村民龙明陆兄弟家。“老乡,蒙如(苗语你好的意思)!”刘智勇用苗语和龙明陆打招呼。龙明陆热情地邀请大家进屋坐,并献唱了两首苗语民歌,音调明快、曲调高亢、豪迈奔放、悠扬婉转,有强烈的感染力。

刘智勇与龙明陆兄弟俩亲切交谈,了解苗族的文化渊源、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节日禁忌等,询问老人对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意见。他表示,宣恩将深入挖掘苗族文化,强化传承力度,全面展示小茅坡营村独特的历史文化及苗族风情魅力,全力打造湖北苗族第一寨。

在大茅坡营村,刘智勇一行沿着石板路穿行在侗寨之中。大茅坡营村辖3个村民小组,160户,613人,90%以上都是侗族,村里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吊脚楼群落,由石梯相连。在一处“撮箕口”吊脚楼前,刘智勇仔细询问村支部书记蒋益忠村里的民居改造、村路建设、环境整治、村民外出务工、产业发展等情况。

刘智勇指出,大茅坡营村、小茅坡营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相对完整地保留了侗族、苗族的文化基因,凝聚了侗(族)、苗(族)文化的历史结晶,是传承侗(族)、苗(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支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各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要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刻不容缓。

刘智勇要求,要确保少数民族文化的传统性、真实性、生态性,就要坚持规划先行,对有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加以保护,并根据民风民俗做好民族村寨保护与建设的整体设计规划,防止出现乱搭乱建;要立足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民族经济发展,整合民宗、旅游、文化等多部门力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坚持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当地传统产业发展融为一体,探索精准扶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要不断挖掘少数民族文化价值与文化内涵,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成为一个个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旅游区,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有效激活乡村旅游资源,为促进宣恩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宣恩县高罗镇主要负责人,宣恩县政府办、宣恩县交通局主要负责人陪同调研。

来源:中国宣恩网  记者 肖美 通讯员 李建民 郑华芳

(责任编辑 黄頔芳)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