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菜农,我们合作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3户,今年种的辣椒,每亩收入2300多元,在产业扶贫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我是2015年才毕业的大学生,现在搞的家庭农场,今年种植了150亩烟叶,带动精准扶贫对象10户,计划明年还要发展花生、辣椒等产业。”
“我从事的油茶产业,相信各位听说的多,真正食用的少。茶油作为世界四大植物油类,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我从事绿色景观产业,贫困户与我们按土地经营权入股,执行每亩保底价格或四六成分红标准。按照县‘一乡一麻柳溪’乡村旅游规划,将继续拓展产业,今年的邮储银行精准扶贫贷已经到位啦!”
9月28日晚,在咸丰县聚农合作社办公室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产业扶贫·我们在行动”论坛上,参加创业创新培训的4期培训班近70名学员代表分享各自的创业经验。
“忠堡细皮沟、构皮岭的贫困户上山采摘野生箬叶,一年能挣得几千块钱。合作社收起来卖给外地客商,订单多,常常供不应求。”兴农箬叶专业合作社易辉戚饶有兴趣地说,“咸丰野生箬叶绿色环保、品质好,如果能够加工包装,甚至出口的话,价钱可以翻几番。”
“箬叶可以人工种植吗?”县扶贫办负责人问。
“能。”易辉戚答。
“发展中还有些什么困难呢?”
易辉戚稍作思考,“现在的困难主要是用电方面,箬叶冷藏耗电量较大,现在执行的是工业用电价格,每度9角多钱,要是能享受农业用电就好了。”
“现在市场上,精心包装后的箬叶是十张叶片装成一盒,每盒售价九块九。而我们的箬叶是论斤卖,几十张叶片还卖不到九块九”,县商务局负责人接过话茬,“以后还得在推广箬叶种植面积以及加工、包装、销售方面多做文章。”
“对于产业扶贫,选准产业是关键,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是核心”,在听取学员代表的发言后,县政协副主席、县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副指挥长杨志高说,“合作社暂时还达不到产业化程度,抱团发展可以提高市场份额;要以“唐崖”公共品牌为母品牌发展自己的品牌。在销售方面,不仅要通过自身努力去卖,还要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电商平台,实现发展新突破。”
来源:恩施日报 见习记者 李维君 通讯员 文朝顺 杨勇
(责任编辑 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