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伍家台茶园瑜伽。(记者 宋文 摄)
小西湖畔舞起来。(记者 田代明 摄)
中药出山。(记者 田代明 摄)
利川市打造的田园风光体验游玩基地。(记者 田代明 摄)
恩施经典红茶利川红。
(本报恩施图片库 沈祥辉 摄)
硒虫草(资料照片)。
恩施州拥有世界唯一探明的0.88平方公里独立硒矿床和2万多平方公里全球最大天然富硒生物圈。
2011年9月,TEMA14(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在恩施召开,大会组委会授予恩施“世界硒都”称号。恩施州境内70%的富硒环境适宜各类动植物生长,生产的农产品大都富含有机硒。这是大自然对恩施的恩赐,是其他地方不具备的发展优势。
除拥有富硒资源优势外,恩施州还有地处北纬30度的宜人气候、森林植被覆盖率70%以上的自然生态、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步步是景的秀美山川、发展历史悠久的特色农业。这些有利因素叠加,为发展“硒游养生”产业提供了坚实基础。
眼下,全国8大富硒地区都将富硒资源开发列入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呈现出竞相发展的态势。目前,恩施州富硒产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全州富硒产业链条成型,有效带动了州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2015年10月26日,州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海涛在州委六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要切实叫响“硒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要把以富硒补硒强体、户外运动健体、休闲旅游和养老养生医疗服务等为核心价值支撑的大健康产业作为第七个产业链来规划来打造,将“硒品牌”高度融入到各大特色产业链建设中,充分发挥“硒”作为恩施世界级资源的优势,加强硒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进一步放大“中国硒博会”、国家硒产品检测认证中心、湖北硒研究院等平台效应,积极争取在全国率先建成“硒资源大数据国际交易中心”,打造硒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推动硒产业链延伸融合发展,让恩施硒产品走向世界大市场,擦亮“世界硒都”这块金字招牌,使“硒品牌”逐步成为恩施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把恩施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硒谷”。
恩施的硒产业开始升级。目前,全州已形成4大类10大产业。4大类分别为富硒农产品、富硒畜牧产品、作物增硒产品和硒保健品;10大产业分别为恩施富硒茶、富硒高山蔬菜、富硒小杂粮、硒虫草及食用菌、富硒食品饮料、硒多元矿物肥料、富硒中药材、富硒饲料与禽畜产品、深加工富硒产品和硒锶型天然饮用矿泉水。
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融合度越来越高,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富硒产品同时也是旅游产品,富硒产业与养生度假旅游产品密不可分。
硒养生文化逐步深入人心,“恩施硒游记”休闲养生旅游品牌打造成效初显,带动了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2015年5月10日,对恩施硒产业发展而言,是值得铭记的一天。中国“科学补硒·健康生活”暨“硒都养生行”公益宣传活动在山东德州正式起航,恩施市硒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全程指导,恩施市旅游协会全程参与,耗时167天,辗转25个省266座城市,共开展活动302场,政府、企业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5支小分队,89家媒体跟踪报道,直接参与人数达51500人,影响逾130余万人次,吸引了1.5万余名外地游客赴恩施享受“富硒之旅”。
11月1日至11月10日,恩施州硒与大健康产业发展专家座谈会、5000人中国“科学补硒·健康生活”公益宣传活动2015年度颁奖仪式暨“世界硒都·养生恩施”旅游推介大会、第一届硒与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6700人参加的“恩施硒健康文化旅游周”等四大项活动在恩施圆满举行。
“世界硒都·养生恩施”硒健康文化旅游周活动,围绕恩施硒资源宣传推广及硒都养生游主题,组织全国23个省份53个城市的补硒受益者和“硒迷”们来恩施,开启了五天四晚的补硒之旅、洗肺之旅、养生之旅、探秘之旅、人文之旅。为恩施旅游找到了新的营销卖点,增加了恩施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也为破解恩施旅游淡季发展困局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起到了调整旅游产业结构的作用。
硒游养生,前景可期。恩施大健康产业正藉此迈开坚实的步伐。
硒产业开发年表
恩施在硒资源、硒产业开发与研究上,迈着坚实的步伐。以下便是从1990年到至今,恩施硒产业开发年表。
1990年,武汉工业学院食品专业教师邬本超出任恩施市科技副市长,致力于开发硒资源,在请教于若木、孙树侠等众多专家后,确定重点打造“富硒茶”,拉开恩施硒产业发展的大幕。
1991年1月20日,恩施富硒茶论证会在北京中国农科院举行。会议认定“恩施市是不可多得的高硒茶区,恩施富硒茶除富含硒外,还具有无污染、自然品质好、内含物丰富等特点”。
1991年4月22日,在北京亚运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恩施富硒茶新闻发布会”。
1991年9月中旬,恩施州召开“硒资源综合开发研讨会”。会上确定5大任务:富硒烟叶基地、富硒茶业基地、富硒新药基地及富硒原粮(包括食品、饲料及添加剂)基地建设及硒矿的综合开发利用。
1993年,《恩施市富硒食品含硒量标准》发布。
2004年,恩施市产生了第一个“国食健字”号富硒产品:富硒蛋白片,恩施军神生物药业公司成功研发。
2004年10月,湖北省硒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会在恩施成立。
2008年10月11日,中国硒资源开发利用研讨会在恩施举行。研讨硒资源开发利用、硒资源开发产业化和标准化等问题。成功签约5个项目,合同金额1.7亿元。同日成立“中国三大富硒区硒资源开发利用协作组织”。
2009年9月14日,第十届中国营养学会微量元素学术交流会在恩施市举行。
2011年9月19日至24日,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在恩施召开,国内外参会代表共300多人,授予恩施“世界硒都”匾牌,这次大会对加快恩施硒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恩施开始把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拓了国际平台。
2012年,中国有机食品博览会上,恩施产品获奖众多。
2012年5月6日,在武汉会展中心举办恩施硒茶文化艺术节,观者如云,硒茶畅销。
2012年11月,湖北省硒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会主持召开《富硒食品含硒量要求》省级标准征求意见会。
2013年7月,恩施州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院正式成立。
2013年8月,恩施唯硒全国代理商会议。
2013年9月24日,“中国硒图·湖北恩施全民科学补硒健康知识传播公益活动”启动,宣读倡议书,开通宣传活动专题网页,活动主题为“让恩施之硒造福人类”。
2013年10月16日,召开第四届中国硒资源与开发协作组织会议,会上,恩施市与湖北省硒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会共同发出“硒区联盟、抱团发展,共同开展中国国民科学补硒健康知识传播活动的倡议书”。
2013年11月,恩施州成立硒资源开发利用领导小组,编制出台《恩施州硒产业发展十年规划》和《恩施州硒产业发展十年科技规划》。
2014年1月10日至18日,首届中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暨中国恩施·世界硒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在新落成的恩施州城文化中心隆重举行。
2014年11月1日,由恩施市政府牵头,湖北省硒促进会参与制定的湖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富有机硒食品含硒量要求》宣布执行。
2015年1月18日,第二届中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暨中国恩施·世界硒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又在恩施州文化中心拉开帷幕,主题为“绿色富硒,合作发展”。
2015年1月18日,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恩施挂牌成立。
2015年5月10日,“科学补硒·健康生活”公益宣传暨“硒都养生行”在山东省德州市正式启动。
2015年11月4日,由盛硒德源健康产业集团组织的首批6700名“硒迷”从全国23个省(市)近60个城市来到恩施,开展“富硒养生之旅”。
2015年11月,恩施州硒与大健康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
2015年11月,中国“科学补硒·健康生活”公益宣传活动2015年度颁奖仪式暨“世界硒都·养生恩施”旅游推介大会举行。
2015年11月4日,恩施市硒谷产业园联合会正式成立。
2015年11月,中国恩施硒谷富硒产业联盟总部落户恩施,开始运营。
硒与人体健康
硒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已经得到世界公认,硒具有“护心脑、保肝肾、防辐射、抗癌变、解毒素、抗衰老、恢复胰岛功能和增强免疫力”等八大生理功能,人体每日补充50—250微克的硒,可有效预防克山病、大骨节病、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40多种疾病。美国康乃尔大学著名硒研究专家Comds在他的论著中写道:“过去30年,营养学界最重要的发现就是认识了硒的重要性。”美国营养学会把硒列为与维生素、β—胡萝卜素同等重要的生命营养素,2003年9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一项重大决议,即认为硒为抑癌剂,并允许硒营养品的销售商为硒抑癌效果作出标识。
在地球表面,硒的含量只有一亿分之一,而且分布很不均衡,缺硒已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世界性难题。中国是缺硒大国,调查结果显示,占72%的国土面积都是低硒和缺硒区,从东北到西南16个省市自治区是国际公认的严重缺硒区,是世界著名的地方性克山病、大骨节病高发区,还有肝癌高发区也是缺硒区,这些区域由于地球环境化学背景的低硒状态,居民日摄硒量仅为7—11微克,北京居民硒的每日摄入量也不足40微克,目前缺硒地区是采取在食盐中添加亚硒酸钠来补硒,但营养专家们建议,人类补硒最好是通过膳食补充有机硒,既安全又有效,有利健康。
硒和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一样属于每天都需要补充的矿物营养素。硒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也是一样,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属人体所需,不足或过量都对人体有害。成人硒的日生理需要量在40—50微克,适宜摄入量为50—250微克,最高可耐受摄入量是400微克,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膳食安全摄入量,该数据来自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杨光圻教授在恩施的研究成果。缺硒易患病,补硒好处多!科学补硒、刻不容缓!
(本版图文除署名外根据第三届硒博会组委会办公室提供资料整理)
来源:恩施日报
(责任编辑 罗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