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 | 抱着手机痛哭的老人

2016-09-18 10:47  

不论是在人流如织的繁华都市,还是在人烟稀少的偏远农村,我们总能遇到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人员,有多少人会停下脚步看一眼他们的表情?他们来自哪里?姓甚名谁?有过怎样的经历?寒风凛冽的冬天,风雨交加的夜晚,又有谁能感知他们的饥饿、寒冷和病痛?如果有一天,你看见有人走近他们,为他们端茶送饭、为他们换上干净的衣服、为他们治病、帮他们寻找亲人,这个人十有八九就是民政救助机构的人。

“喂,你好,是巴东县民政局吗?我是江西瑞昌民政局的......”9月8日,巴东县民政局救助管理站站长黄瑞在办公室接到一个长途电话,打电话的人名叫邱新发,和黄瑞的身份一样,也是一名救助管理站站长,他是要跟巴东方面核实一位救助对象的身份。

2015年12月7日,瑞昌市进行大规模的文明城市整治,一位好心人将一名街头流浪汉送到了救助站,还留下了1000块钱。邱新发留下了这位流浪汉,但是无法和对方交流,因为他目光呆滞且一言不发。

邱新发安排工作人员将这名男子梳洗干净,并换上新衣服后送往精神病院。经过医生鉴定,确认该男子患有精神疾病,于是决定将他留在精神病院进行治疗。每过一段时间,邱新发都会到医院看望这名男子,并努力与其沟通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流浪汉的病情逐渐好转。

转眼之间,该男子已在医院接受了长达7个月的治疗。出院前两个月,他已经可以与人作简单的交流了,除了知道自己姓朱以外,还回忆起家乡的大概位置。邱新发为朱某办理了出院手续后,又将他安排到敬老院住了两个月。9月8日,朱某说出了记忆中的家庭住址,并表达了想要回家的愿望。

当天下午5点钟,黄瑞接到邱新发的电话后,立即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并通过微信收到了朱某的照片。顾不上吃晚饭,黄瑞立即租了一辆车启程前往邱新发在电话中提示的地方。

汽车顺着蜿蜒的山路不断的向官渡口镇火烽村方向盘旋,他一边走一边打听,走走停停,眼看天色已晚,依然没有什么结果,他的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这时,他才想到了村支部书记。找村支书倒是没费很大功夫,通过一番交谈,然后又请村支书找了好几位村民了解情况、辨认照片,所有人都说没见过此人,村里有这种情况,但不是照片上的这个人。黄瑞完全没有了刚出发时的高兴劲儿,他陷入了沉思。“你再到邻近的几个村去打听一下。”村民们纷纷建议。

就这样,黄瑞又开始了大海捞针的行程。这一回他调整了思路,决定每到一个村首先要找到村干部,因为他们对全村的情况都很了解。又是一番颠簸,一番找寻开始,他已经没有抱什么希望了。

到了八点多钟,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没想到线索却突然逐渐清晰。在通过与另一个村的村干部接洽过后,搜索的范围越来越小。晚上9点,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他来到了一位朱姓老人家中。经过进一步核实,老人家中的状况与朱某所讲述的情形十分相似。黄瑞拿出手机找出了朱某的照片,老两口瞬间就认出了这是自己失踪20多年的儿子,顿时老泪纵横。朱某的母亲更是用双手抱着黄瑞的手机痛哭不止。黄瑞拿着手机的手也同时被老人抱住了,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花白的头发、 忧郁的眼神、凄厉的哭声,深深震撼着黄瑞以及同行村干部的心。两位老人拖着瘦弱的身体,每天盼望着儿子的归来,他们从中年一直等到了古稀之年。待老人们激动的心情归于平静后,黄瑞才踏上返程的路途,回到家中,已是深夜11点。

9月12日下午7点,邱新发和瑞昌市范镇敬老院院长冯俊广千里迢迢将朱某送到巴东县救助管理站,朱某的亲属也早已等候在那里。亲人相见分外亲切,朱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不停地和巴东瑞昌两地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握手,以此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我只是一个与流浪乞讨人员打交道的人,我做的事情也再平凡普通不过,但我依然为自己作为一名民政人骄傲,因为我们让那些走失多年的人能够回家与亲人团聚,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有了归宿。”黄瑞一边跟大家讲述寻找的过程,一边流着泪水说出了这番话。“一个大家早就以为不在人世的人竟然又回来与家人团聚了,他们高兴,我们也很高兴。”邱新发和冯俊广也难抑心中的那份激动。

当天晚上,朱某被他的亲属接回家和父母团聚了。这个中秋季节,他们一家人真正过了一个团团圆圆的节日。邱新发和冯俊广也已连夜赶回江西瑞昌了,而黄瑞为流浪人员寻找家人的脚步却不能停止,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有13名生活在巴东的被救助对象,等待着他帮助寻找家人。

来源:长江巴东网 记者 廖祥文

(责任编辑:杨晅)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