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是指将竹子剖劈成篾片后编制成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以及工艺品。这是一种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恩施州建始县业州镇客坊村村民饶仕尧从17岁就开始学习竹编手艺,说起他编织的竹制品,乡亲们都连连称赞。今年已经52岁的他,每天仍然在与竹子打着交道。
一大早,饶仕尧就带着女儿饶金芝到村里的竹林中选取竹编材料。眼下正是采竹子的季节,竹林里竹子生长茂盛。
建始县业州镇客坊村村民饶仕尧:“采去年、前年的(竹子),今年的一定不要采它,采了就坏竹林,竹子(根部)就不发了。”
一个竹编工艺品,从选材到制作完成,至少需要10多道工序。饶仕尧出生在一个竹编世家,从爷爷那一开始家里就在做竹编。
建始县业州镇客坊村村民饶仕尧:“在那时候竹编市场行情好,需求大,一般就做农业用具,家用用具等。”
长辈的悉心教导下,饶仕尧的竹编手艺越来越好,制作的竹编产品甚至远销到周边其它县市。不过后来,随着手工业快速发展,竹编被成本更低的其它材料产品取代了。一时间竹编行业陷入低谷。
建始县业州镇客坊村村民饶仕尧:“销售不出去,竹编第一有点贵,第二在清洗方面还是比不上塑料、不锈钢这些。”
迫于生计,20世纪九十年代,饶仕尧外出打工。十多年后,随着社会发展,竹编又开始火了起来。因为考虑到竹编的传统手艺还是不能丢,2006年饶仕尧回到村里继续从事竹编行业,并对传统竹编进行了创新和改进,提升了竹编质量,通过融入现代元素和传统文化,竹编的价格翻了好几倍。一根简单的竹子经过手艺人的制作后,最高能卖到上万元。
建始县业州镇客坊村村民饶仕尧:“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当地的桐油、植物油来油它,这种蛮好销售,也好清洗。”
2017年,因为看好竹编行业前景,饶仕尧的女儿饶金芝辞掉县城工作,返乡创业,跟着父亲学习竹编。94年出生的饶金芝从年轻女性特有的视角,设计开发了竹编箱包、饰品,深受年轻游客喜爱。父女俩配合默契,竹编事业越做越大。
建始县业州镇客坊村村民饶金芝:“我也做了一些改变,创新了一些比如耳环,手环还有挂件这些东西。”
如今,父女俩已经开发40多个竹编品种,未来计划引进机械,投资建厂。饶仕尧在发展壮大竹编产业的同时,也不忘传承手艺,平时有村民想学竹编,他都会免费培训。
建始县业州镇客坊村村民陈慧:“一年收入一两万块钱,希望还是把手工做好,以后挣更多的钱。”
建始竹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州州级项目。当地不仅大力培养竹编技艺传承人,还经常带领竹编技艺从业人员,参加各种展示、展销以及技术交流活动。
建始县业州镇客坊村党支部书记许邦平:“我们客坊非遗竹编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客坊村非遗竹编厂现已建成,能够带动客坊村1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