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没下雨,我们都要来采茶,这几天价钱好,多采点了卖个好价钱......”在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会口村,村民张茂全家种了6亩茶叶,看着今年茶叶价格好,他一大早就来到了茶园采摘茶叶。一排排茶树郁郁葱葱,迸发着蓬勃生机,茶农们忙碌地穿梭在茶树之间,动作娴熟地采摘着茶树上的嫩芽。
茶园青翠
近年来,长潭河侗族乡将茶叶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将茶叶基地管理作为日常工作重点来抓,依托地域资源优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品质、打响品牌为重点,加快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绿叶子”变成村民增收的“金叶子”。目前全乡已有茶叶面积4.2万亩。
为提升茶叶品质,该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不定期与各村委会一起对茶农进行茶叶修剪、施肥、采摘、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依托县里的物化补贴政策,在全乡范围内累计落实茶叶标准化冬管面积14000余亩。
村民采茶忙
“我们采取不定期的室内培训、室外现场培训,通过我们的村干部、小组长、村民代表把他们先培训起来,再通过他们对周边的农户进行更为广泛的宣传,使我们的茶叶品质和产量这块有更进一步的提升。目前我们全乡的茶园新增750亩有机茶。”长潭河侗族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杨波介绍说。
如今,不打农药、坚持绿色有机已经成为茶农们管理茶叶的习惯,规范化管理使得茶叶品质有了保障,收入也随之增加。
“我屋里种了11亩茶叶,从我种茶以来,村里每年都会搞技术指导,去年一年收入接近4万,今年收入最低可以达到5万块钱。想越做越好,修剪、管理各方面都要上去了才有高的收入。”长潭河侗族乡东乡村11组村民潘阳国边采茶边说道。
茶叶加工
除了给予茶农们技术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外,该乡政府还引进、修建多家茶厂,着力推进茶叶产业化、规模化、质量化、品牌化发展。每天傍晚都是宣恩县长腾茶业有限公司最忙碌的时候,茶厂里茶香四溢,茶叶售点也是热闹非凡。
“这边的茶厂建起3年了,我们卖茶不用东奔西跑,很方便。”卖完茶叶,茶农黄义胜开心地说道。
“长潭河茶叶的资源非常好,品质也好。我们公司对茶叶也进行了规划,我们现在对绿色茶叶进行了申请,还在做高新技术产业,使茶叶提档升级,我们把茶叶做成低农有机产业后,希望给老百姓带来更好的收益。”宣恩县长腾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胡任轩说。
为稳定老百姓茶叶收入,打开销售市场,今年以来,长潭河侗族乡投资400万元,新建两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房。如今,该乡拥有大小茶叶加工企业23家,与来自福建、河南等地茶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
(来源:云上恩施 宣恩通联记者 李阳 朱昆源 通讯员 杨盈 李清博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