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恩施州检察机关案例讲述比赛中,我院干警杨欣梦(左4)从16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三等奖。
案例讲述|展播(二)
《用心用情去办案,做有温度的检察人》
讲述者: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杨欣梦
作为法律工作者,对“我们办的不是案件,是别人的人生”这句话都不陌生,今天,我想对这句话做点补充:如果说我们办的是别人的人生,那么我们必须竭尽所能、不遗余力,用心用情把每一个小案都当天大的案件办好,就像在抗疫斗争中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务工作者那样,做到“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
尤记得,第一次说出“我受人民检察院的指派,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法庭支持公诉”时,那一刻觉得,铁面无私地指控犯罪,让罪犯受到应有的惩罚就是我的职责和使命。然而,随着公诉工作的磨砺,渐渐地,我发现检察官除了在公诉席上指控犯罪以外,传播法律的温情,让每个公民都体会到公平正义的阳光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统计,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绝大多数发生在群众身边,其中90%以上又是常见多发案件。每一起案件都关乎法律、政治,对涉案人及其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案件”。2018年,我就参与办理了一件这样的案件。在这一年的7月,一名16岁的男孩小马闯进了我的工作中,他在最应该读书的年龄辍学务工,并且不务正业,伙同他人盗窃财物。在办理这起案件时,我的脑海对这个16岁的少年浮现了许多形象——桀骜不驯、无法无天,简直就是孺子不可教。我通过阅卷审查,认为本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符合起诉条件,当时我发自内心想给他一点“教训”。但是在我见到他的那一瞬间否定了我之前的想法,那是一个瘦瘦小小的男孩,一双干净的眼睛像极了邻家小弟弟。唯有他充满敌意的态度让我意识到这个孩子的身上一定有故事。整个讯问他毫不配合,我试图用温和的口气和这个男孩聊一聊家常,了解他的经历,找到他犯罪的根源。然而,他依然保持沉默。
“这小子可真犟,怎么都不配合我们的工作,我看把这个案子向法院提起公诉算了”, 带着余怒未消的情绪,我向检察官一五一十地汇报了小马不配合讯问的经过。检察官听完微微笑着说道:“你能主动关注小马步入深渊的原因以及背景值得肯定,但是仅因为他不配合就贸然起诉可能会无形之中埋下一个未知的悲剧隐患”。检察官的话让我一时脸红语塞。第二天一早,检察官带着我驱车来到了小马的家乡。通过走访,得知小马自幼父母离异,跟随父亲一起生活,由于家境贫寒,想早日进入社会帮父亲分担家庭负担,便辍学出门务工,在外务工期间因生存的压力和社会的诱惑,从而迷失了自我。通过与其父亲的谈话,其父也表示因生活四处奔波,疏于对小马的管教,使其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随后,我们又走访了小马的邻居和村两委干部,得知小马平时表现良好,孝敬长辈,希望对其从轻处理。返程途中,小马低着头拘谨的样子,其父花白的头发和红肿的双眼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我不禁暗自感慨:一起小小的盗窃案背后竟会隐藏着这么多无奈,有谁不想有安逸的生活,有谁不想有父母温暖的陪伴,有谁不想要做一名好孩子,如果一味将这类案件提起公诉,让他们失去人生自由,是否就能够真正起到教育惩戒的作用呢?不,法律除了威严,也应该是有温情的吧!
带着心中的答案,检察官带着我再次阅卷、全面梳理各方意见,最终对小马作相对不起诉处理。宣布不起诉结果的那天,小马依然沉默着向我们深深鞠了一躬,抬头之际我分明看见他眼眸中暗藏的泪水。我想从那时起,他已经坚定了痛改前非的信念。在之后的调查走访中,我们欣慰地得知小马现在一玩具加工厂工作,并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另一半,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小家庭。
故事至此终于有了圆满的结局。然而这个案件带给我的启发却远未结束。真正的办案不是在办公室正襟危坐,简简单单拟出一份起诉书或者不起诉决定书,然后在系统点击“送案”;而是应当多走出去,多听听,多看看,既要尊重客观法律事实,又要多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正如张军检察长所说,法律绝不是冷冰冰的条文,检察办案决不能只守住形式上“不违法”的底线,必须将天理、国法、人情融为一体,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执法、司法的温暖。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如何传递法律的温情,做一名有温度的检察人”是摆在你、我和每一名检察人员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张军检察长“把抓办案作为第一要务,让司法办案更有灵魂”的理念,为我们指明了答题方向,我们循着方向用行动坚守从检之初心、为民之情怀,定能把生硬的法条变得灵动,司法的过程必将充满温情。
来源:巴东县检察院 通讯员:杨欣梦
责任编辑:邓正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