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优质供电服务助力茶企跑出“加速度”

2021-04-06 11:52   云上恩施  

连日来,天气回暖,茶树吐绿,鹤峰县邬阳乡百鸟村的茶农们正抢抓晴好天气采摘有机茶。茶园里,一双双灵活的双手在茶树上下飞舞,一捏一提间,很快便摘下一大捧嫩芽。

“村里茶叶产业的发展,电功不可没。”看着一片片生机盎然的茶园,谈起村里茶叶产业的发展,百鸟村支部组织委员陈林感慨不已。

近年来,随着电能替代燃煤加工的实施,不但留住了绿水青山,还促进了茶产业转型升级,让有机茶成为了村民致富的“金叶子”。

“电小二”为茶企转型赋新能

3月28日,走进位于百鸟村的忠翔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宽敞干净的茶叶生产车间里,茶香袭人,经过摊晾的茶叶鲜叶,正在茶叶提升机的带动下,匀速进入茶叶滚筒杀青机。

王情鹏是忠翔公司生产部的技术负责人,有着30多年的制茶经验。据他介绍,最初用柴加工茶叶,五斤干柴才能制出一斤干茶,一个茶厂一年要烧掉几十万斤干柴在实施“柴改煤”后,三斤煤就可以做一斤干茶。

制茶最关键的环节在杀青,王情鹏说:“用煤和柴制茶,需要两人轮换进行添柴添煤,温度高了,茶叶就烧坏了;温度低了,茶叶就没用了。而且柴和煤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的杂异气味很容易被茶叶吸附,影响茶叶品质。”这让对制茶情有独钟的王情鹏苦恼不已。

近年来,当地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供电部门持续推进电能替代,当地茶企开始尝试生产用能“煤改电”。

2020年下半年,王情鹏所在的忠翔公司看准有机茶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已有一座半电式茶叶加工生产线的基础上,建起了一座1000多平方的新厂房,投资100万元引进了一条全电式清洁化生产线。今年 3月13日,忠翔公司开称收茶的第一天,新生产线投入运行。

“使用全电式制茶设备,操作简便。我们可以提前把温度设置好,再也不用担心火力不合适的问题。这样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也很稳定。”王情鹏说。

全电式制茶设备的投入运行,还大大提高了干茶产量,“过去用手工做茶,一个工人一天只能做10斤左右的干茶。现在一个工人一天可以做一千斤。”

电能替代促进了制茶企业的转型发展,忠翔公司年产值从过去的1000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2800多万元,每年可生产干茶500吨,带动了百鸟村等周边4个村的村民增收,被恩施州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

贴心“电管家”确保制茶无忧

“电制茶最怕停电。”王情鹏说,一旦停电,正在生产线上的茶叶就全部报废了,损失上万元。

为了让茶企享受优质服务,国网鹤峰县供电公司积极作为,主动对接茶企,为茶叶生产提供全方位保障。

3月23日,一辆黄色的带电作业车,翻山越岭来到百鸟村八组,带电处理10千伏邬小线安全隐患。

(覃涛供图)

10千伏邬小线担负着15家大小茶厂和1000多户村民的供电任务,如果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导致整条10千伏线路跳闸停电。鹤峰县供电公司迅速行动,采用带电作业的方式处理线路隐患,仅一天就修好了变台线夹,把停电区域和影响控制在了最小范围内。

“用电有什么问题,打个电话就有电工上门来。供电有保障,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王情鹏笑着说。

(覃涛供图)

随着当地茶产业的不断发展,2020年邬阳乡供电负荷同比去年增加20%。供电所常态化成立茶企保电工作专班,24小时为茶农和茶企提供及时服务。

2020年5月,疫情导致茶厂茶叶滞销,忠翔公司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253万元的茶叶订单,购买商要求一个月内交货,工人们连夜加班,全力投入生产,但生产设备却出现频繁跳闸。

若茶叶不能按时交货,村民们一年的收入都要受到影响,王情鹏心急如焚,打电话到供电所求助。邬阳供电所立马组织员工,迅速赶到茶厂,查看电路问题,经多方协调,仅用两天就帮助茶厂解决了问题,忠翔公司也顺利在一个月内交货。

2020年以来,鹤峰县邬阳乡供电所投资600多万元,对当地茶产区供电线路进行升级改造,确保了全乡茶叶生产的用电安全,消除了茶企制茶的后顾之忧。

“确保茶叶生产加工用电,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邬阳所所长杨安胜说道。

“绿色存折”让稳定增收有保障

“过去茶叶不值钱,大家对产业发展没有什么信心。”陈林说,以前茶厂用柴制茶,每年需要大量的木材,许多村民砍树卖钱,附近山上的树都被砍光了。

2013年,鹤峰县试种有机茶,百鸟村是鹤峰县最早尝试有机茶转换和种植的地区之一。但部分茶农担心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产量上不去、质量没保证,更担心好茶卖不出好价,对有机茶发展的信心不足。

茶叶加工电能替代的实施,减少了木柴的砍伐,座座大山又重新被绿色的森林覆盖。

张辉娥介绍,发展有机茶以前,她家的鲜叶一斤只能卖到一块多钱,如今,一斤有机茶鲜叶最高可以卖到八十元一斤,她一个人一天靠采茶可以收入300元钱左右。

(覃涛供图)

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村民们的种茶收入和积极性。如今,百鸟村有机茶面积达4000多亩,人均茶叶种植面积达到4.2亩以上,部分有机茶园一亩可以买到一万元。

村民们因茶而兴,因茶而富,茶叶已成为百鸟村的第一支柱产业和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每一片茶叶都是金叶子,只要人勤快,不愁卖不出去。”陈林说,过去村民们卖柴增收,现在村民们卖茶增收,下一步,村里要“卖生态”。他们正计划依托有机茶园和良好的森林资源,推进茶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让漫山遍野的有机茶园成为村民们稳定增收的“绿色存折”,带动村民进一步增收。

(来源:云上恩施 鹤峰通联记者 李林芮 通讯员 王泽琳 杨安胜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