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十三五”】宣恩:搬”出新希望 “迁”出新生活

2021-02-03 15:11   云上恩施  

地处湖北省西南边陲、武陵山区腹地的宣恩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35.7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202户91669人。

十三五期间,宣恩县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点,精准发力,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让搬迁群众“搬”出新希望,“迁”出新生活。

搬出大山挪“穷窝”

七十多岁的罗友望曾住在宣恩县沙道沟镇乐坪村核桃湾,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不完善,吃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三个孙子上学也要去到10多公里外的沙道沟集镇,极为不便。

“以前条件差得很,路没通到家,天干没有水吃,还要靠挑。”罗友望回忆起过去的居住条件直摇头。

2018年,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带来的红利,罗友望一家搬进了沙道沟镇松坪安置小区,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航拍下的沙道沟镇松坪安置点

安置点广场

“这边的条件哪样都好,读书、赶场、走路,有点小毛病去医院,都方便得多,水、电、天然气,一应俱全,真是比以前强百倍,我做梦都没想到能到这里来。”谈及现在的生活,罗友望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今年10岁的胡龙刚也是搬迁户,正在读四年级,他告诉记者,搬到新家后,3分钟就可以到学校,太方便了。“放学后,妈妈在工厂里上班,我就和其他同学在‘四点半学堂’看书写作业,还有志愿者姐姐辅导功课,太好了!”

从高罗镇甘溪村搬进歌乐城社区的罗方柱也心怀感激,他以前的住房成了D级危房,一家人生活十分窘迫。如今,罗方柱在工厂门口置办了一个摊位,卖点早餐小吃,月收入3500元以上,十分满足。“政府为我们修建了这么好的房子,大家住在一起,交流沟通多了,我感觉每天都过得比以前充实。”罗方柱如是说。

为了让更多的贫困群众搬出大山,宣恩县成立工作专班,全面调研后选定56个集中安置点,安置群众9579户33945人,集中安置率达95%,其中城镇安置率54.31%,均居全省之首。

融入社区新生活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宣恩县以“搬迁融入”为着力点,织密公共服务“三张网”,确保安置区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和易迁户应保尽保。

走进高罗镇歌乐城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整齐排列的楼房,宽阔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位于安置点内的四点半学堂里,来自高罗镇各学校的志愿者正在给学生耐心地批改作业,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安静的学习。

留守儿童在四点半学堂学习

留守儿童在四点半学堂做游戏

“这里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不能辅导他们学习,然后他们来到这里学习,可以对学校的知识进行巩固,课后还可以带着他们做些科学小实验,对他们进行一种小思维的综合性开发。”高罗镇教育集团六年级科学老师张耀洪如是说。

四点半学堂只是社区管理的一个缩影,为了将安置点打造成搬迁户舒心满意的社区,宣恩县创新提出“1+6”配套模式,按照社区建设标准,每个安置点设立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一个就业创业空间、一个标准卫生室、一个文体活动广场、一个便民超市、一户一块菜地,让易迁群众从“村民”变“居民”、“搬家”如“回家”。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高罗镇歌乐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兰海英组织社区一班人以“学雷锋、办实事、战疫情”为宗旨,将25名楼栋长凝聚起来,加上社区4名工作人员,组建“红马甲”志愿服务小分队,每天下午五点准时汇报一天工作开展情况,劝退聚集人群,采取“独当一面+团体作战”等战术,积极服务社区居民,维护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黄汉平老人生活十分困难,志愿者们为其筹集资金,上门赠送米油面等生活物资;残疾人覃生贵行动不便,志愿者帮忙代缴电费;为解决居民的“头”等大事,志愿者组织开展义剪活动;下水道堵塞,立马请工人疏通;居民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志愿者主动多方打听,帮忙与本地企业牵线搭桥……一件件实事,凝聚着社区居民的心。

“为什么我们社区居民能在这里稳得住,就是依托我们的1+6配套措施,到现在为止,两年时间,我们楼上楼下的邻居,关系都非常融洽。”兰海英介绍。

后续帮扶“拔穷根”

挪出了穷窝,搬进了新家,后续如何发展成为党委政府思考的问题,宣恩县紧盯“能致富”目标,发展产业、引进企业,确保易迁群众稳定就业。

在沙道沟镇准者体育扶贫车间,工人们忙着赶制订单。安置小区住户龙桂艳也在这里工作。此前她一直在外务工,一家三口聚少离多。

“以前在外边打工的时候,孩子读住校,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我父亲年纪也大了,没有人照顾。但是我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人的生活开支都靠我,我只能出去打工。”龙桂艳的言语中有些许无奈。

2018年,搬进安置小区后,龙桂艳决定留在小区的扶贫工厂上班,给老人和孩子多一点陪伴。

“工厂就在家附近,上班方便。收入的话只要自己稍微勤快一点、辛苦一点,一个月工资有三千多到四千的样子。孩子在镇上读中学,住在家里,他的学习我也管得好一些。现在是一家人住在一起了,特别开心。”龙桂艳高兴地讲述目前的生活状况。

楼上居住,楼下工作。为了让易迁户安居乐业,宣恩县积极对接争取杭州东西部帮扶资金优先投入易迁安置点,帮扶建设农业产业、服装、电子产品等项目25个;在李家河镇塘坊、沙道沟镇上洞坪等安置点分别建设高端花卉培植和水泵生产基地;围绕高罗镇周家堡、沙道沟镇松坪等安置点发展的宣南服装小镇产业项目,引进规模以上企业3家,有效解决易迁群众的就近就业问题。

“目前我们带动周边的群众就业接近四百人,大部分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工人的工资平均达到三千到三千五,我们明年第三期建起,总人数要达到1000人就业。”湖北准者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行政主管陶明新介绍。

通过育产业、引企业、促就业,全县易迁户中现已就业近三万人,家家户户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回眸十三五,乘风破浪,风雨兼程,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宣恩人民满满的幸福感。展望“十四五”,全县干群将握紧干事创业“接力棒”,以奋楫争先的闯劲、披荆斩棘的拼劲、滴水穿石的韧劲,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来源:云上恩施 宣恩通联记者贺敏 牟彤 谭馨 通讯员 刘玉池 周英芳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