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省环境保护委员会通报
2019年度生态省建设考核情况
恩施州荣获优秀等次
总分排名全省第二
这是恩施州连续第5年
在生态省建设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绿色州城 陈年恕摄
力之所致,效之所彰。2019年,恩施州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全省第一;州城恩施市成为全省第一个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全省第一个全域旅游示范市……成绩的背后,是恩施州“咬定绿水青山不放松,一张生态蓝图绘到底”的强大定力和执着坚守。
贡茶之乡 文林摄
抓谋划,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2007年,恩施州提出“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发展战略,坚持走绿色繁荣发展之路。2014年,恩施州又作出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恩施决定,提出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2017年,恩施州进一步提出打造“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四大产业集群”目标,以示范创建倒逼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组织领导。先后成立环保委员会、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领导小组、“两山”基地创建领导小组及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等。全面建立河长制、山长制和路长制,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生态环保工作格局。
强化目标责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等相关要求,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不低于20%。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等制度,全面压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屏山峡谷 胡美华摄
抓创建,发挥生态创建示范带动效应
推进生态州、县(市)、乡(镇)、村四级联创。制定《恩施州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15-2022年)》《恩施州2017-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方案》《恩施州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奖励办法》等。
截至2019年底,全州8县市均通过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验收。恩施州、恩施市、咸丰县、鹤峰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巴东县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考核验收。全州建成省级以上生态乡镇65个、生态村642个。
巫峡晨曦 孟祥来摄
抓治理,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打赢蓝天保卫战。全州8县市城区平均优良天数近年来持续稳定在340天以上。2019年,全州6县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前十,州城恩施市成为全省第一个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
打赢碧水保卫战。全州17个地表水考核断面、14个跨县(市)界断面、1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长江、清江出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以上。
打赢净土保卫战。截至2019年,全州酸化土壤治理面积达228万亩,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8个、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3个,国家有机、绿色认证总量居全省首位。
狮子关水上公路 陈大秀摄
抓优势,推动全州绿色产业发展壮大
立足资源优势,围绕“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目标定位,大力推动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截至2019年,全州形成了2家5A、18家4A、12家3A级景观集群。2019年接待游客突破71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0亿元。全州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675万亩。经农业部门认证的“三品一标”有效企业达到144家,认证产品370个。“恩施硒茶”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恩施生物产业园挂牌,全州生物药业企业接近150家。全州清洁能源总装机突破410万千瓦,鄂西页岩气勘探开发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获自然资源部批准。
宜居宜游的生态家园 肖华林摄
清风吹来满眼绿,扬帆起航正当时。恩施州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下一步,恩施州将以更大的热情在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作者:罗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