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人遇到“140年来最热的6月”怎么办?

2019-07-29 15:25  

听说大家都是在靠空调续命?那在古代,在那个没有空调的年代,古人又是如何度过夏天的呢?

建筑物

窟室:最早的避暑场所

看过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菇凉肯定见过这一幕——娘娘小主们的宫殿里总放着一坛解暑的冰块,古代居然也能存冰!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贵族挖地下室避暑,再放入冰块,就形成天然的“空调房”——窟室。

这是一种考究的地下室,每到酷热的夏夜,贵族们在窟室中通宵达旦饮酒作乐

《周礼》记载,周朝开始,就有专人负责为王室采冰,称“凌人”,一般从每年冬天的十二月起,便带领工人采集天然冰块,运至冰窖储存。皇家这种采冰制度,一直到晚清都存在。

清凉殿:风雅与科技并存

汉代皇宫,设有冬夏两用的“空调房”,冬季用房叫“温调殿”,夏季用房叫“清凉殿”。

清凉殿内有多重降温装置——以石头为床,用玉晶盘装冰块,还有仆人站在一旁对着扇扇子。

还有凉屋,通常傍水而建,利用机械原理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水流沿着屋檐往下淌,大有人工“水帘洞”的味道。

凉水从屋顶流过,降温效果自然极佳。

器物

唐衣:性感的夏衣

据考证,唐朝时,薄、透、露的“半臂装”深受女性青睐。半臂装就像短袖衫一样,非常fashion~

另外,古人衣物材质,也比现代人常穿的棉和化纤制品都要凉爽。宽大的造型还非常通风,与今天的阿拉伯人用长袍蔽体有异曲同工之妙

扇子:最精巧的降温工具

到汉代,出现了用绢制成的团扇,又称罗扇、纨扇。团扇多为满月般的圆形,但也有梅花形、方圆形等样式。

还有,谁说古人没有风扇的,虽然是手动,但是华丽丽的玳瑁做的啊……

不过最厉害的扇子要属刘歆的《西京杂记》中记载,西汉时期可了不得的匠人,名丁缓,把7个一丈长(3.33米)的大轮连在一起,做成一把巨大的“七轮扇”。直径6米半,大约有4人高吧……

瓷枕:睡我的都是土豪

瓷枕的枕面长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内部中空,下端有孔穴可以透风,四周能透气,由于瓷器表面有一层冰凉的釉面,睡上去凉意嗖嗖往脖子上蹿。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道“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这句话,其中的“玉枕”便是青白釉枕,这也印证了瓷枕是夏季纳凉的极佳寝具。

一直到明清时期,有了其他材料的出现,瓷枕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冰鉴:最早的冰箱

不要以为冰箱是近现代才发明的神物,古人早就鼓捣出冰箱的祖先——冰鉴了。

鉴,实是一种大盆,早期是陶质,春秋中期以后流行青铜鉴,又称“冰鉴”,后来又有做工更加精美的木质冰鉴面世。

使用冰鉴时,将盛满饮料或食物的器皿放进去,四周围满冰块,合上盖子,不多时“冷饮”就可清凉出炉啦~

深井:大宅门的享受

在皖南西递有座叫青云轩的老宅,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一种降温秘器——深井。

看到地面的那个圆洞了吗?这下面就是一口深井,和打水用井一比,虽然袖珍但是功效强大哟~由于地底相对恒温,只要把这个盖子打开,就会有冷气往上蹿~

饮食

古法冰法:舌尖上的中国

春秋末期,冰的用途更加宽泛,达官贵人们喜欢喝冰米酒。

到了唐代,人们把吃一种底层是冰,浇淋着奶油、酥油、花朵的冰点——“酥山”当做潮流~

南宋时,市集上的冷饮更加琳琅满目,当时最受欢迎的冷饮有“冰雪甘草汤”“雪泡豆儿水”“凉水荔枝膏”……听着名字就流口水啦~

到了元代,据说元世祖忽必烈在牛奶中加入冰块,发现口感很好,于是又加入了蜜饯和果酱,听上去好像现在的甜品哇。

后来,马可·波罗把“冰酪”的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经过辗转又传到英国,经改造后,就变成了现代的冰淇淋啦。

来源:硒都科普

责编:文梦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