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伟:“搬”上致富路“种”出新希望

2019-06-18 17:11  

图一 朱继伟一家搬进舒适的安置房

云上恩施报道 (咸丰通联记者 廖祖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走进易迁户朱继伟的家,堂屋正中悬挂的书法作品格外引人注目。

身材瘦小、皮肤黝黑,但很有精气神,这是朱继伟给人的第一印象。

80后的朱继伟,家住清坪镇高峰村4组。2010年,父亲身患肝癌,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背了一身外债,却未能挽救父亲性命,让这个本就一贫如洗的家雪上加霜。2014年,朱继伟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入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

朱继伟初中毕业就外出务工,虽凭着吃苦耐劳有着微薄的收入,但期间饱受辛酸,还曾被机器割掉了三个脚趾头,他发誓要改变“打工仔”的生活。

父亲病重期间,一天近5000元的药费开支让朱继伟感触颇深,对于患者来说,药就是生命。朱继伟萌生了种植药材的想法。

2015年,在州直机关工委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和帮助下,朱继伟申请了10万元免息创业贷款,成立咸丰县煜熠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安徽的药材公司合作,在村里租赁了120亩土地,开始了药材种植。

图二 苍术药材基地

当年,朱继伟就种植了何首乌12亩,白芍8亩,玄参100亩。不料,初涉药材种植的朱继伟却栽了跟头,因种植技术不成熟,何首乌种植失败,加之投入大,收益甚微。

跌倒的朱继伟没有气馁,国家的利好政策反而提振了他的信心。为了掌握药材种植技术,朱继伟吸取教训,外出考察学习,并结合本地土壤、气候等情况,总结出适用于本地的药材种植技术。在引进新品种药材时,采用先试种再推广的模式,降低种植风险。

经过几年的摸索,朱继伟的药材种植技术日趋成熟,试种成功的药材品种也越来越多,药材俏销安徽、浙江等地,年收益最高达30多万元。

“搬入安置点,彻底改变了交通、水、电等基础条件,也为我创业助了一臂之力。”搬进了安置房的朱继伟发现安置点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而这正是自己的药材基地所需要的。

图三 吸纳周边贫困户到药材基地务工增收

如今,在朱继伟的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有4人稳定就业,每年吸纳当地劳动力临时务工2000余人次,其中贫困户近1000人次。

“朱继伟不仅自己‘种’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还为村里富余劳动力就业作出了不小的贡献。”高峰村村支部书记田帛国介绍道。

今年,朱继伟试种并推广了赤芍60亩、苍术10亩、莪术10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国家有好的政策,自己更应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朱继伟不等不靠不要,自谋出路,踏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谭晓慧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