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
一条黑色长龙盘山而下
直插湖坪水库
一股甘甜清泉
从黑色长龙嘴中喷薄而出
红土人民一片欢腾
红土乡3万余人的饮水就要解决了
湖坪水库
湖坪水库位于红土乡大岩村湖坪组,曾解决了包括红土集镇及境内下游5个行政村的人畜饮水难题。湖坪水库的修建没有占到山沟或河流之便,40多年前,饱尝缺水之苦的当地人历经3年时间,硬生生在地下挖出水源。但每年一到枯水期,水库就缺水。容量119万立方米的小一型水库,2018年枯水期最少水量降到几千立方米。
天上不落雨就没水吃
是红土乡天落水村
之前的真实写照
巍峨险峻的大山
2015年
该村修建了董家河水厂
但由于水源不足
水厂不能正常运行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吃水难题,天落水村老书记秦达广、红土乡水利管理站站长钱少华等人,克服重重困难“五上鹰嘴岩”寻找水源。鹰嘴岩位于红土乡大岩村,鹰嘴岩溶洞里有一股清泉四季长流,这让他们兴奋不已。
有了水源
如何将这股甘泉引到村里
2018年6月30日
恩施市水利局启动了引水项目
一标段为引水灌库
从大河沟村黑岩洞引水灌到湖坪水库
二标段从大岩村鹰嘴岩向天落村
3个水厂(董家河、铁厂坝、杨家岭)引水
红土人民的这口甘泉
得来真是不容易
精密勘测、精准施工
数十名工人变身“蜘蛛人”
攀上悬崖,钻进密林
用汗水开辟一条施工线路
骡马驮运、人力扛运、绳索下放……当机械化无用武之地,最原始最辛苦的施工手段轮番上场。
“哎呀的着了,哎呀!就是一个伙计们啦,要使力呀!哎呀……”
此后
群山茫茫,悬崖峭壁
丛林深处传出铿锵有力的号子声
震彻山谷
工人在悬崖峭壁上施工
15公里“死亡三十六弯”再现当代“红旗渠”
从鹰嘴岩水源地到天落水村水厂的输水主管网长15公里。沿线经过地势最为险要的“三十六弯”,当地村民称其“死亡三十六弯”。
其地势险要、地形复杂
悬崖上没有路
只有铺设在悬崖上的简易木梯↓↓↓
如何将PE管转运到施工处
是施工队遇到的第一大难题
也是最大的难题
长4米、直径225毫米、重达70多斤
货车只能将水管运到公路尽头。上山小道蜿蜒崎岖,为了节省人力,请来了骡子驮运。每头骡子一次最多驮运两根水管,还需要一个人全程跟着骡子,费时费力。
用骡子驮运水管
一名工人护送一头骡子艰难行走在小道上
再往深山,骡子去不了,只好找工人将水管扛进去,一个工人一天只能扛2根。到了悬崖边,根本没有路,只好用绳子将水管套住,从悬崖顶端往下面放。
悬崖峭壁坡度很陡
有些地方无法使用焊接设备
如何将水管焊接连通
这是施工队遇到的第二大难题
实在没有着力点的悬崖,只好先将一根根水管在相对较平稳的地方焊接好,工人抬起水管,向悬崖一端慢慢移动。
工人用钢丝绳将水管固定在峭壁上
崖上有些地方树木小不能承受重力,只能用铆钉打在岩石山,再用钢丝绳将水管套住,固定在悬崖上。
用钢丝绳固定在峭壁上的水管像条黑龙盘旋
该项目管材建设现场负责人于祥圩说
有一处悬崖有100多米的距离,水管经过的路线距崖顶200米,距崖底深不可测。焊接水管从山中往前移因距离太远行不通。如果将焊接好的水管从崖顶往下放,100多米,需要4米的水管近30根,全部焊接在一起,重达2000多斤,无法操作。
由于悬崖太陡峭,施工难度特别大,只能等到其他地方全部完工后,再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6月11日
记者
行走在“死亡三十六弯”
与其说走
不如说连滚带摔来得贴切
途中,遇到了工人周吉银,他早上7点便和工友上山,背着60多斤的材料走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施工地点。他的工作是用钢绞线和抱箍固定已经铺好的水管,由于施工环境恶劣,他一天最多只能安装90米。突然,正在施工的一位工人安全帽被挂掉了,瞬间滚落到深不见底的悬崖下面,在场的人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每天上山之前我都会反复强调安全施工,施工环境真的太危险了,严格要求才能换来平安施工。”于祥圩说。
300多个日日夜夜
历经艰难险阻
一条黑色长龙盘旋“三十六弯”
穿梭于悬崖绝壁半腰的“黑龙”
6月12日 恩施红土
老百姓一片欢腾
一股清水灌入水库
沉寂已久的水面
荡起美丽的水花
红土2018年引水工程即将全面完工
工人捧着鹰嘴岩水源地的水美美地喝着
天落水村漂亮的水厂
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难度空前
这更是造福红土儿女的百年大计
将改写红土世代缺水的历史
为交出精准脱贫满意答卷
写出了精彩的一笔
记者 杜瑞芳
来源:恩施晚报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