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住宅小区智能垃圾分类试点初获成效,垃圾分类你知道怎么分吗?

2019-06-13 11:35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易婷 程晨 通讯员 徐斐鸿 孟丽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广大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度都有了明显提升。近年来,恩施市加大宣传力度,引进专业化智慧垃圾分类设备,通过在州城设立试点,不断完善和细化相关措施,有力助推了全市园林城市创建。

据介绍,2018年5月、6月,恩施市政府分别在州城机场路人民银行职工宿舍和叶挺路州交通局职工宿舍设立两个智能垃圾分类试点。其中,人行小区是全州首个被确立为智慧垃圾分类试点的小区。

一大早,恩施市市容环卫管理局的垃圾回收车便来到位于机场路社区的人行小区,对生活垃圾进行回收。

小区内,一排整齐的彩色垃圾桶十分显眼,这正是人行小区于去年4月引进的智慧垃圾分类设备。

垃圾分类设备共分 3 组,垃圾袋自动发放和积分兑换一体机、可回收垃圾专用箱、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箱。

绿色厨余垃圾箱上标明“茶叶渣、蛋壳、果皮、过期食品、骨头、剩菜剩饭”,黄色其他垃圾箱上标明“笔、烟蒂、污染纸张、破旧陶瓷品、尘土、一次性餐具”。如此细致的标注是为了让居民从颜色上区分哪些属于厨余垃圾,哪些属于其他垃圾,同时倡导居民学会干湿分类。

刘梓瑜介绍,该宿舍区共有197户居民,公司为每户居民配备一张卡,居民可凭卡领取垃圾袋、投放垃圾和积分兑换礼品。“每户每月可凭卡在机器上免费领取两卷共60个垃圾塑料袋。”垃圾袋一卷为黄色,一卷为绿色,颜色不同所装的垃圾也不同。

△ 视频:记者介绍使用方法

据介绍,居民投放垃圾后,工作人员会用巡监设备扫描袋子上的二维码,就知道是谁扔的垃圾。

垃圾分类完全错误扣5分,垃圾袋类混装扣3分。如有居民分类投放错误,巡监设备会通过短信推送给居民。同时,居民在投放可回收垃圾时会产生重量,设备自动将重量换算成相应的积分记录在卡上,居民可用积分兑换礼品。

可回收物箱中的垃圾运输到分拣中心,集中输出到可回收企业制成纸张、塑料颗粒等,产生的经济价值再返回给居民,“居民们用积分兑换的垃圾袋、矿泉水等都是投放可回收垃圾产生的经济价值。”



智慧垃圾分类推行以来,逐渐受到了市民用户的拥护。

与人行小区一样,位于恩施市六角亭街道办事处胜利街社区的交科院小区也于去年5月开始实施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居民召开学习会等方式,目前,绝大部分住户已经能熟练操作垃圾分类设备。

自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工作人员通过跟踪分类实施情况汇总相关数据资料,再由恩施市市容环卫管理局对数据样本进行仔细分析,从而对实施细则进行不断调整,目前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为持续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下一步,恩施市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智慧垃圾分类推广工作,并成立“定岗督导、巡检”队伍,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奖励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程。

垃圾焚烧发电(网络图)

恩施市将建垃圾焚烧发电厂

据恩施市市容环卫管理局副局长侯洪霞介绍,实行垃圾分类的主要目的是减量化,把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分开,不可回收的垃圾再填埋,总量就会减少。

如今,老百姓家中的垃圾多为打包投放,未进行分类。“环卫部门暂时无法处理餐厨垃圾,其油污太重,污水处理厂也不收,都是运输到填埋场。”侯洪霞说,餐厨垃圾的油污如何化解和消化,目前还没有这套设备,技术上还有待克服。

目前,州城仅有高桥坝九岭岗垃圾填埋场,该填埋场将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州城主干道均设有“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垃圾桶,但老百姓从投放到环卫工人收集运输均未能真正实现分类。环卫部门倡导,下一步,应加大宣传,让更多市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形成爱护环境、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拓展:垃圾分类指南



















来源:云上恩施综合

责任编辑:谭晓慧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