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宣恩台记者唐今朝 通讯员郑家云)5月22日,记者第二次来到宣恩县椿木营乡白岩溪村,终于见到了刚从江苏泰州采购大棚钢材回来的易美玲。
看中商机 返乡创业
易美玲,23岁从武汉长江职业学院毕业,先后到鄂州市电子商务、利川市金土元种业有限公司工作。在利川工作期间,易美玲每天与药材销售打交道,觉得药材产业的优势很大,家乡的药材品种资源十分丰厚,于是同父亲商量,决定回乡创业。
2017年2月,易美玲正式回到宣恩县椿木营乡白岩溪村5组易家荡,与父亲易凯然一起创办家庭农场,并注册成立“宣恩县凯康家庭农场”。
易美玲自己家只有10多亩田土荒地,面积太小,于是她又承租了邻里乡亲的荒地、熟土近30亩。到2018年,6亩好土全部建起了白三七保温大棚育苗基地,目前已进入盛长期。
规范化、产业化 农场前景广阔
易美玲认为,要办好家庭农场,首先要“懂行”。易美玲一有空余时间就研究药材种植管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县乡村举办的各类技术培训班,致力于让农场管理走向规范化。目前,易美玲的农场制定了管理、财务、收益分配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实行精细的成本核算制,决算时,抽取一定比例的生活开支后,所剩资金全部用于发展再生产。
家庭农场虽然规模不大,但易美玲觉得必须走产业化之路。易美玲注重药苗的培育与管理,每年不仅出售秧苗和种籽,还对产品的精加工之分关注,现在又开始搭建电商平台,希望能做到加工多少就能销多少,不仅销到国内还要销往国外。
多渠道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
这两年,易美玲的农场通过技术指导,土地租金,劳务用工等渠道带动了周边不少农户增收。租赁的土地租金由开始的每年每亩100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每亩300元,还无偿为大家提供指导技术,带动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种植药材,一起挣钱。
目前,农场共发展白三七保温育苗大棚57个,栽植半成品秧苗4亩;种植七叶一枝花1亩,黄金7亩,白芨10亩,云木香50亩,川贝母2亩,初步评估,总计产值在300万元以上。
返乡创业,开发道地中药材种植产业,创办凯康家庭农场,易美玲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实现了由“打工妹”到“创业明星”的华丽转身。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