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来凤台通联 周林)“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在尊教守孝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这首诗句是启蒙幼儿的必选项目,母爱的伟大在于无私的付出、在于无畏的勇气、在于无我的境界。5月12号就是第106个母亲节的日子,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位伟大的母亲吴金玉身上,在五十多个春秋中、在一万八千多个日夜里,她呵护照顾着患有先天性软骨病的儿子,让儿子的生活有爱不孤单。
和煦的午后,吴金玉拿出围兜和电推剪,正想着为儿子邹学云修剪头发,虽然吴奶奶已是85岁高龄,但看她将电推剪伸缩、收放、游走于儿子发端的样子,手法利落而干脆、娴熟而有力,一推、一剪间的认真劲儿生怕把儿子头发剪出个“丑”模样,儿子顺从地安坐在椅子上,享受着母亲温暖而贴心的理发服务,浓浓的母子亲情溢于言表。
吴金玉表示:“以前是用的剪刀,他身上比较脏,理发师又不好意思喊,有些就会嫌弃他身上臭、脏,然后就开始自己剪。”
家住旧司镇后坝村的吴金玉共养育了3个子女,邹学云是他的长子,但不幸的是他自从出生以来就患有先天性的“软骨病”,医学界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者往往智力相对低下、骨骼畸形、免疫力较弱。由于患有疾病,邹学云打小就缺乏语言沟通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而母亲吴金玉一直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吴金玉表示:“2岁的时候发现好像是有病,但一直以为他自己要好,一直也没打算要放弃过他。自己生的娃儿舍不得,也是没有办法,如果自己不照看的话,也没有哪个外人来照看。
说起儿子的病症,吴金玉也曾遍布附近的大小医院寻医问症,不过大都不是什么利好消息。几年前,由于的病情恶化,邹学云现在连走路、说话都已经很费劲,说起儿子在家里、家外摔过的跟头,吴金玉满脸的沟壑就像皱巴的纸团,半天消不去“疲惫”的痕迹。
吴金玉的小儿媳杨玉香说:“我觉得我妈妈最辛苦、尽力,自己舍不得吃、喝、用都是为了照顾他。她从来不给我们增加负担,比如说自己要出门(打工),她(妈妈)就说你放心去,哥哥有我在家照顾,你们要生活,我们也要生活。”
为了不增加其他子女的负担,也为了更好地照顾患病的儿子,母亲吴金玉常年来主动一肩挑起照顾邹学云的重担。从吃饭、穿衣到洗衣、洗澡,从缝衣、补丁到剃头、刮胡,吴金玉一直在儿子的身旁守护,不管母子的生活再苦再累再艰辛,也不管成长的路途中跌倒过多少次,作为母亲的吴金玉总是不断地把儿子扶起、站定、再行走,这也让朝夕相处的家人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其他当妈的都不会有这么辛苦,从出生之后就是“软骨病”,洗脸洗脚都是她管,包括生活吃饭,一直这么几十年,哥哥都有五十六岁,也一直是她管起的,我妈今年都85岁了。”杨玉香说到。
满头斑白的发丝、日渐衰老的容颜、日益消驰的体力、越发佝偻的背脊,进入耄耋之年的吴金玉不得不开始为自己的将来和儿子的后半生考虑,恰逢全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驻村干部也多次走访争取政策,动员吴金玉将儿子送往福利院。
虽然福利院的生活有保障,还有专人照看,但在吴金玉看来,口齿不清、相依为命的儿子依然是她放心不下的牵挂。
吴金玉表示:“他讲的是只要是我在的一天他就要和我在一起,我有口饭吃他也就有饭吃,就是怕没有像我这么有耐心的人照顾他,也没有谁能像我这么有耐心。”
坚强的吴金玉对患病儿子不离不弃,诠释着一位母亲的伟大。一生操劳,母亲不辞辛劳地把希望耕种。一世爱抚,母亲按无怨无悔地把关怀轻扬。母亲,始终是那个不管你多晚回家都为你留盏灯的那个人;母亲,始终是那个无论你贫穷富贵都为你端来可口饭菜的那个人;母亲,始终是那个不论你顺境逆境都愿意听你倾诉的那个人。迎接母亲节,让我们向母亲致敬,用言语或行动告诉她:我爱您!
来源:云上恩施来凤通联
责任编辑:董晶菁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