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建始记者 李小蝶)在建始县三里乡二龙湾村,活跃着一群“深山黑精灵”,“黑精灵”?是“牛”?还是“野猪”?不,是孙梅平家养的藏香猪。
孙梅平,家住建始县三里乡二龙湾村,今年48岁的她,家中养着400多头藏香猪,2013年,她创办了三里乡二龙湾藏香猪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到如今,她的藏香猪养殖每年场可产种猪200头以上,实现年产值20余万元,走出了山里人的致富路。
2010年,孙梅平的妹妹孙忠平在武汉一酒店打工,那时候经常会有客人问到有没有藏香猪肉吃,出身农村的孙忠平对藏香猪感到很惊奇,究竟是什么东西,引来这么多人来询问?后来孙忠平通过上网查询了解到,藏香猪是西藏地区一种外牧养类的瘦肉型猪种,被称为“喝泉水、吃山珍”长大的猪种,可以通过放养来节约祠料成本,肉质上乘,营养价值高,皮薄肉鲜不油腻,因原生态的生长环境和鲜美的滋味,被称为“高原之珍”。
“养藏香猪不就跟放牛放羊一样吗,我们老家有那么多的荒山和空地,要是能够把藏香猪引回家乡来养......”此时,将藏香猪引种回家养殖的念头在孙忠平脑子里打起了转转。说干就干!“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我一定要将藏香猪引种回家。”于是怀揣着回乡创业的梦想,孙忠平克服高原反应,毅然踏上了去西藏林芝的“取经路”。“藏香猪以野草、树根、虫子等为食,平时适宜放养在山林中,每年最多可繁殖两次,一次产崽8头左右......”孙忠平在西藏林芝的一家藏香猪养殖户中详细了解了藏香猪的生活习性与特性,并认真挑选了上好的种母猪与种公猪。
2011年4月份,孙忠平与姐姐拿着这些年打工的积蓄,花20万元一次性从西藏引进了32头母猪,3头公猪,满怀信心的在家建起了猪场,可是还没到5月份,便死去了20几头猪,只剩下了6头母猪,藏香猪相继死去,给孙梅平和孙忠平泼了一盆冷水,一筹莫展之时,孙梅平请来县畜牧局的专家,通过解剖死去的藏香猪,孙梅平“如梦初醒”,了解到人去高原会因缺氧产生高原反应,藏香猪从高原迁往海拔低的地也会因“醉氧”而死亡。
“这次买猪几乎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可是都走到这一步了,我们又不能中途放弃,可是又哪来的钱再去引种呢。”面对家中的情况,妹妹孙忠平倍感忧虑。“我们既然决定做这件事,我们就‘只能补药,不能吃泻药’,我们只有一鼓作气,继续前进。”孙梅平的话让妹妹吃了一颗定心丸,于是,孙梅平与孙忠平再次点燃创业的信心,向亲戚朋友借了20万,在9月份再次从西藏引进了30头公猪。
为让藏香猪在家乡能够“定居”,孙梅平两姐妹先将香猪寄养到海拔1200米的甘肃地区,并专门租了猪栏,请专人照看这些香猪,等香猪逐渐适应环境之后,,孙梅平两姐妹再把香猪接回了家。经过上一次的经验教训,孙梅平两姐妹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独有的“养猪经”,她们通过承包大面积的荒山放养藏香猪,充分利用三里乡二龙湾村的自然资源优势,让藏香猪在天然草场中自由自在觅食,“渴了喝山泉,饿了吃野草”白天放养,晚上圈养。经过长期的野外放养,藏香猪奔跑时间长,运动量大,使得藏香猪瘦肉率高,不易得病,肉质鲜美,成为健康肉、放心肉。此后几批引进的香猪再也没有出现过死亡的现象,看着蓬勃生长的香猪,孙梅平两姐妹满心欢喜。
慢慢地,藏香猪的产值逐渐增多,存栏数量也逐渐增加,2013年,孙梅平两姐妹成立了三里乡二龙湾藏香猪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三里乡第一家从事生态养殖藏香猪的专业合作社,并通过微信、朋友圈、网站等互联网新兴手段进行宣传,并打开网上销售之路。为保障猪肉质量安全,每年都会定期将猪肉拿去专业的机构委托送检,后来,来猪场看藏香猪的村民越来越多,客商和养殖户也陆续找上门来收购藏香猪,因其藏香猪肉质鲜美、天然安全,加上孙梅平两姐妹诚信经营,该合作社的藏香猪广受消费者认可,其产品远销广州、上海、武汉、重庆等大城市。
饮水思源,致富不忘乡邻。为让村民一起发展藏香猪养殖致富,孙梅平将自己的养殖经验毫无保留的传给了乡邻,如今,三里乡藏香猪养殖户已从最初的一家发展到了三家。“我的愿望是能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藏香猪养殖中来,让生态养殖在我们山区扎根,开花结果,我们山里人能够共谋未来,共同富裕,共创幸福。”面对未来,孙梅平信心满满。
来源:云上恩施建始通联
责任编辑:董晶菁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