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融媒体记者 吴曦 邓蔚婕)打糍粑,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极有特色的饮食文化。糍粑圆圆的,象征团团圆圆,又糯又粘寓意土家人对亲情和友情的看重。
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二十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所谓打糯米糍粑,据当地乡土志书记载:“系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大者直径约尺5,寻常者约4寸许,3至8分厚不等。”
打糯米糍粑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汉打,两个人对站,先揉后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粑粑也很讲究,手粘蜂腊或茶油,先出砣,后用手或木板压,要做得玉圆光滑,讲究美观。
糍粑是以糯米,土豆为主料,清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口感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