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武陵地区大雪满山,恩施州鹤峰县实验小学601教室里却温暖如春。1月9日,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享受着英语学习的快乐,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响起。
“真可惜,这次没轮到我们小组上台汇报。”走出教室,几个孩子还满脸遗憾。从听不懂全英文授课,到争相上台用英文表达;从只知道记单词背课文,到拿着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侃侃而谈,孩子们用4个月,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成这一改变的,是杭州市胜利小学英语骨干老师刘珂羽。2018年7月,35岁的她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来到恩施州鹤峰县进行教育扶贫。挂职该县实验小学副校长,并负责六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
她说:“助人即助己,只要去做,再微薄的力量也是一盏灯。爱心公益这条路,通向的是温暖,点亮的是心灯。”
教山里娃快乐学英语
去年8月31日,鹤峰县实验小学开学第一天,刘珂羽受到了孩子们淳朴的欢迎和好奇的打量。
“老师,你上课能不能说中文?不然我听不懂。”短短15分钟见面会,全英文的交流方式让孩子们瞪大眼睛,一名胆大的男孩略带羞涩地问道。
“听不懂就猜,怕猜不对可以提前预习。”在鼓励孩子“用中学”之后,刘珂羽提笔给家长写了《致家长的信——关于课堂用语》,指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学习观。这样的《致家长》系列,她坚持一月一封。
“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最直接的城乡差距,表现在英语学科就是‘会读不会说,会写不会用’。英语靠日常积累,除了课上加强训练,还要借家长之力共同引导。”刘珂羽在支教日记中写道。
刘珂羽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堂上适当降低书写目标,强化听说读和课堂的语言应用,鼓励学生多开口、个性化表达,通过口语录音、学唱英语歌曲、绘制思维导图、举行听写大赛等手段,尽可能地搭建语言与生活的桥梁。她设计了每天听读roadmap,鼓励尝试“21天好习惯计划”,每周检查孩子的口语,纠正发音和断句,并坚持向家长反馈。
慢慢地,课堂举手的孩子多了,偶尔还会蹦出几个有创意的答案;课后,一些孩子开始买英语课外书看;朋友圈里,有些家长开始发孩子读英语的小视频。仅仅半学期,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期中考试成绩大幅提升。
“孩子这学期转变好大,经常听到他在家中大声读英语……”一位家长的微信留言让刘珂羽有着满满的幸福感。
首创“一米阳光”课堂
做教育,既要会“教”,更要重“育”。
9月初,刘珂羽在东西部协作扶贫工作队的协助和鹤峰县中心医院的支持下,首创“一米阳光”公益课堂项目,邀请名师、医学专家及家长志愿者到校开展讲座。上城区挂职县中心医院的援派医生熊娟娟受聘成为学校校外辅导员,定期为孩子们举办健康教育活动。
“什么是青春期?”“青春期来了,身体会有哪些变化?”“面对性骚扰,我们该如何办?”熊娟娟以《成长没烦恼》为题,给该校五年级女生上了一堂青春期健康教育课。
目前,公益课堂开展活动6场次,受益面达920人次,除了青春期健康教育外,还有养生保健、“走近古诗”等活动。
温暖贫困家庭
“感谢刘老师,感谢杭州、绍兴的老师和同学们,我一定好好读书,乐观生活。”说到刘珂羽老师,班上的学生小杰满是感激。
小杰一家三口人,老家在铁炉乡。2009年,父亲身患重病,先后做过两次大手术,治疗费用30多万元,家中负债累累。目前,每周还需要大笔治疗费。家里维持生计的几亩柑橘,因缺少劳力,无法变成现钱。
小杰一家的现状让刘珂羽感到心酸,她在杭州、绍兴等地微信群发起爱心募捐活动,得到众多孩子及家长的支持。5元、10元、100元……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捐给千里之外的小杰一家。
“目前,爱心捐款已有16000多元,其中,绍兴市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荷花小学五(4)中队捐款3000元,杭州市胜利小学三年级组捐款13000余元,同时收到的还有180多封小朋友们的鼓励信。我们的爱心接力还在继续。”刘珂羽说。
她还与鹤峰帮扶工作队的熊娟娟、朱强等捐助家庭困难的向玉同学读大学。
援教鹤峰还有1年时间,刘珂羽表示,她将尽己所能,为学生、为学校、为全县的教育帮扶工作贡献智慧和汗水。
来源:湖北日报 记者刘畅、通讯员罗亨斌
原链接:http://zy.cnhubei.com/dongxiang/x8V3SHm100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