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八岁的时候,父亲放弃建筑施工员工作,回老家的小集镇开了一家杂货店,过起了"半农半商"的日子。
在学习之余,我成了一个小跟班。尤其是假日,常常顶替父亲当起"小掌柜",一边守着柜台一边做作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能老老实实坚守岗位,将卖的货款如数上交,从不乱花钱,因此受到街坊邻居的称道,也赢得了父亲的信任。
有一天,父亲进城了,我一人独撑门面,生意却出奇的好,一天下来,大大小小的票子几乎堆满了小抽屉,很有成就感。"何不弄点钱在自己手里?" 一时财迷心窍,让我贪恋萌生。
曾无数次将手从抽屉里伸进伸出,这次感觉却大不一样,是忐忑而紧张的。我拿了10元钱攥在手里,琢磨着一个好法子藏起来,费尽心机,叠了一层又一层,最后把钱塞到了一个小手电筒的尾部,然后复原。自以为世上没哪双眼睛会看得这么仔细,能发现这个尘封的秘密。
直到有一天,父亲不动声色地把我叫到跟前,起初我不知何事,也一点不害怕,因为我坚信父亲的眼睛没有透视功能。就在这时,父亲亮出了手电筒,扭开尾部,卷在弹簧里的纸币露出了真面目。我顿时傻眼了,无言以对,面对严厉地盘问,只好如实交代。接下来可想而知,本来脾气就暴躁的父亲罚我在一个巴掌宽的小木凳上足足跪了两个小时,给我留下了钻心地疼痛和刻骨铭心的记忆。我简直恨透他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家里的铺子仍然开着,经营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仍然时常扮演"小掌柜"的角色。有很多次机会可以下手,但我再也没有那么做。上学每个星期固定两块钱的零花钱,则按时在父亲手上领取。
这些年,从大学毕业到考公务员参加工作,辗转而行,虽无大成,日子过得简单而平淡,却自认为脚踏实地,心安理得。
每次回老家,日益老去的父亲话更多了,唠叨最多的一句就是"别想当多大的官,老实做事就行,差钱就跟我说,莫去动歪心思,我做的全都是为了你们。"其实我知道,父亲并没有多少积蓄,辛辛苦苦操劳,对我根本没把钱当钱,对自己却只舍得买便宜的衣服。我欠他的太多了!
前不久,根据州纪委监委工作需要,我带人到警示教育基地采访,接触了三名留置对象。他们都曾身居要职,风光无限,如今失去自由,痛哭流涕,这起起落落的背后,终究没逃出个"钱"字。
为了敛财,三人各有各的招数:马某采取老鼠偷油的手法,喜收小额红包,妄想细水长流;贺某追求"亦官亦商",谨慎交友,寻求铁板一块的利益同盟;秦某见钱眼开,来者不拒,只顾雪球越滚越大。三人用不同的方式换得了同样的结局。眼见他们起高楼,眼见他们楼塌了!
与三人的这次对话,触动了我的童年之痛。他们泪流满面的忏悔牵动着听者的心弦,也让我想起一句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当你蠢蠢欲动的时候,别忘了,身后总有一双眼睛。 (恩施州纪委监委宣传部 彭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