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一位上访户的蝶变:对不起帮扶干部

2018-12-10 16:49  

云上恩施报道记者 汪正玺 通讯员 陈文昊)久病的丈夫长期卧床,未成年的两个女儿在校读书,鹤峰县燕子镇三溪村六组贫困户向才娥一度心存迷茫,以山林问题、低保及易迁政策等为由,不间断地到各级政府上访,成为村民口中的“不搁人”,干部眼中的“难缠人”,信访部门的老熟人。如今在党委、政府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一心忙着脱贫致富。

是什么让她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

向才娥一家住在该村一个小地名叫“大垭”的陡峭高山之巅,不通公路,需步行爬山一个多小时。三间木屋是十多年前政府通过“消茅工程”建起的,现已天穿地漏。卧室床铺的正上方,挡雨的塑料膜兜着近半尺深的积水。女儿住的房间用一块破布帘隔着。所谓的厨房就是一个土灶上面搭一个遮雨的棚。一家人生活居住条件非常恶劣。

丈夫一直身体不好,孩子上学要钱……向才娥心里窝着一肚子怨气,对人总是抱着敌视态度,开启了上访之路,也丢掉了农事,日子愈发难过。

向才娥的困难,让人揪心;向才娥的犟脾气,却难以沟通。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开启,向才娥家被纳入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重点户。没想到,“麻烦”开始了,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向才娥一时放弃易迁,一时要享受易迁政策,最后因易迁系统问题无法纳入易迁计划。她便以此为由,多次到镇里、县里上访。

“就为这事,驻村干部翻山越岭登门向她解释说明精准扶贫政策10多次。”恩施州委政法委驻村干部陈文昊介绍。每次,向才娥态度暧昧,对宣讲政策很反感,总是抛给帮扶干部一句话“我不管,反正我要易迁房”。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向才娥感到不过意地表示:“这么高的坡,你们都来了这么多回了,我晓得你们也是执行政策,我还是要易迁房,你们还是给我想想办法,我们一家住的这个地方路不通,啥都搞不好。”

经过驻村干部的努力及上下协调,2017年7月,向才娥一家纳入了分散安置计划,从易迁纳入到现在即将入住,驻村工作队为了她的建房没少操一天的心。

向才娥非常挑剔,选地要看方位风水,动工要择良辰吉时,施工要找最过硬的班子,图纸设计要最优、材料要又好又便宜。

为了向才娥的易迁房按计划完工入住,驻村工作队把她的事当自家的事,不厌其烦,数次陪向才娥选地基、谈施工队、调解矛盾,总之是向才娥有需要,工作队随叫随到。

“经常是前一天谈妥,第二天她又改变了主意,所有努力打了水漂。”说起向才娥修房子的那段往事,陈文昊的心里像倒了瓶五味醋。

最让陈文昊忘不掉的事是:房屋地基建好后,向才娥以各种理由推托说房子修不起了,并要施工队停工,想用拖延工期的方式求政府给补偿才复工。

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方式。对于向才娥的刁难,驻村工作队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组织召开小组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策。

“政府对你够好了,你要知足。”“你可以不管你自己,但是你要管管你的两个女儿呀。“三溪今年都要脱贫,明年我们要搞乡村振兴,就你一个贫困户,看你怎么招女婿。”……参会的群众你一言、我一语,批评她、教育她、帮助她。向才娥触动很大,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就走到村委会找到工作队,请求工作队出面帮她给施工队说好话,要求复工。

等到向才娥新居建成后,帮扶工作队负责易迁工作的同志才一块大石头落地,感慨万千地说:“我自己修房子的时候,都没得给向才娥修房子用心。”

“其实,我不是爱扯皮,好多时候是一时糊涂,惹不尽的麻烦。政法委干部真的好,家中的点滴事他们都记在心头,帮忙解决,我对不起帮扶干部。”向才娥掏出心窝子话。

2017年6月,向才娥的丈夫因病去世,遗体从医院运到村里后,因没有劳力抬回家,向才娥一时间束手无策。燕子镇领导和驻村干部主动站出来,组织部分村民一起用了3个小时把向才娥丈夫的遗体抬回“大垭”的家中,筹办丧事。

这一年,向才娥的小女儿从恩施卫校毕业待业在家,驻村干部又想尽各种办法四处为其打听岗位、介绍工作。

“现在两个女儿都找到工作了,我只想把前几年荒废的日子补起来,明年和乡亲们同步奔小康。”阴霾已散去,向才娥便每天上山采摘箬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甩掉了“贫困帽”。

来源:云上恩施 鹤峰台通联

责任编辑:李安雯

主编:龙梅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