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恩施这对夫妻竟然在山洞里住了一辈子,而且…

2018-11-28 16:13  

在山洞住了一辈子?

什么情况?

戳视频了解详情!


很多人梦想着体验一把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隐居山野,躬耕田园,终老一生。

在恩施州利川市谋道镇,有一对老人,就在隐蔽的崖洞里生活了一辈子。崖洞位于谋道镇支罗船头寨的朝阳村,四周是翠竹、瀑布,环境清幽。



85岁的向立民回忆,至少从他爷爷辈开始,向家就在这处崖洞住了下来。最热闹的时候住了8户,50多口人。

他在这里出生长大,与崖洞有着深情厚谊。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洞里的住户开始陆陆续续往外迁。

向立民是一名木匠,年轻时去过不少地方做木工,也有机会将家迁走。但习惯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以及这独特的居所,他不愿离开。

81岁的妻子倪远会便同他一起,守着这一片老屋,成了朝阳村向家大岩洞最后的“穴居”人。



崖洞很早就通上了电,生活用水是一股流动的山泉水,屋子里冬暖夏凉,住着安逸。

向立民夫妇在崖洞周围种着玉米、土豆、谷子。因身体原因,今年已经放弃养殖猪和羊,只留了几只鸡和两条狗,以及五箱用来酿蜜的蜂箱。



政府出资为向立民在朝阳村5组盖了安置房。儿女们嫌崖洞寂寞,都搬到外面安了家。但两个老人舍不得这里,时不时就要回来这边看上一眼,住上几天。



近几年,该崖洞经媒体曝光后,引起驴友兴趣,每年都有人来玩耍。“常有外面的人来崖洞里生火、做饭、搭帐篷睡觉,非常热闹。”倪远会回忆说。



向立民的“穴居”生活并不是特例,逐穴而居的居住形式在清江流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利川船头寨因偏僻闭塞,穴洞密布,穴居这一古老的居住方式,奇迹般地一直延续至今。



船头寨共占地20余平方公里,整个山寨宛如一艘三层的巨轮,在崇山峻岭中,劈云波、斩雾浪,且每层之间以悬崖分隔,有“铁壁三层盘古寨,螺峰四面护雄关”之称。



寨上有汉代砖室墓,南北朝时期的崖墓多处,有碑屋,有城隍庙等土司遗址,组成了土家文化通识画卷和土家历史文化天然博物馆,堪称土家山寨之王。



谢家老屋,现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支罗船头寨龙水村三组大田庄。房前良田阡陌,屋后绿竹掩映,环境优美。建筑主体木壁木架,外用砖墙封砌,三进三厢三院,逐级拔高,取“金包银”和“步步高”之意。



龙水文庙,位于支罗船头寨龙水村,二进三厢一院一戏楼,占地1000平方米,背山面水,后靠危崖,门前古树荫蔽,为古时教育活动场所。



卡门,卡门全以规整条石修砌而成,门前道路有的盘绕如惊蛇,有的壁陡似天梯,“一夫把关,万夫莫开”,地势极为险要,是当地土家族人过去争战的需要,也是当地土家族人历史生存智慧的体现,目前寨内保留下来10座卡门。



谌满氏节孝牌坊,位于支罗船头寨南麓牟家洞,建于光绪年间。该牌坊为楼阁式石构建筑,横跨在古道之上。虽历一百多年风雨,仅局部略有损伤。



雀岩墩碑屋,位于支罗船头寨东麓,寨坝村十组凉桥河西岸的二级台地上。碑屋是将祖宗埋在堂屋内,墓碑立在神龛处,子孙世代永久守护,“人鬼同屋,阴阳一体”,是当地土家族人的一种独特墓葬形式。



支罗梯田,位于上支罗长坪塘湾旧寨坝一带。海拔高程从900米至1300米。面积约一千余亩,十分壮观。


来源:恩施电视台

责任编辑:董晶菁

主编:龙梅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