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国家和政府,安排恩施职院把村驻,舍了小家来到营盘把贫扶。不要怨天怨地怨父母,自己必须勤劳才致富,希望全村走上小康路。”
在巴东县溪丘湾乡营盘村,村民们用一首打油诗,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自“尖刀班”驻村以来,始终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全村发展短板,全面实行八个“到村到户”,以“尖刀”之力确保真脱贫、脱真贫。
力量下沉“定调子”
2017年,恩施职院安排16名同志专职从事脱贫攻坚工作。学院党委书记戴清堂任驻村工作队第一队长,党委副书记董奎任“尖刀班”班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学工处长田宗宇任驻村“第一书记”。
部分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满意度不高,贫困户对扶贫政策不清,全村产业规划建设零散,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全村卫生状况比较差。这是“尖刀班”进村入户后了解到的第一现状。
“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全面落实八个‘到村到户’,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全面补齐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短板,铸就一个‘铁打的营盘’。”从进驻营盘村的那一刻,“尖刀班”成员们就“放弃”了学校的副教授、学工处长等身份,定下了不脱贫就不离村的誓言。
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乡贤能人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成立临时党支部,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抓实“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载体,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打铁还需自身硬,从教书育人的老师到一线奋战的干部,“尖刀班”坚信只有加强扶贫政策的学习,吃透扶贫精神,才能真正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瞄准方向“打靶子”
营盘村东西两面环山、南北起伏,最高海拔2200米、最低190米,垂直差异明显,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土壤主要以皮沙土为主,而多发育地下河,导致水源顺势下沉,让原本就缺水的山村,饮水更加困难。
在营盘村,家家户户的楼顶上、门前,放置着各种各样的水缸,这些水缸主要用于接天河水,更有甚者直接饮用山沟里颜色污黑、有异味的山沟水。
在走访调研后,了解到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是村民们最大的期盼,“尖刀班”集全员之力着力解决群众饮水问题。
为了寻找水源地,今年6月,“尖刀班”跋涉到八公里外的山林寻找水源,因为天气晴朗,大家并没有带雨伞,不料回来的路上降下暴雨,大家的衣服都被雨水淋湿,等雨停了以后,大家又开始返回,回到家里才发现湿透的衣服已经被风干。
“可以说是跑遍了营盘村的沟沟壑壑,到处去找水,我们是几进几出,特别是有的同志腿上被草拉伤,有的人还过敏,确实很难受。”回忆起当时的寻水历程,驻村“尖刀班”成员冉瑞栋如此感慨。经过十多次的来回探寻,“尖刀班”把水源取水点确定在距离八公里之外的小龙村龙头岩。小龙村是溪丘湾乡的另一个建制村,与营盘村临近,拥有丰富的水源。
“到小龙考察的时候,因为羊肠小道很崎岖,前后要七个多小时,基本上要一天的时间才能赶回来,其目的就是让营盘村的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 驻村第一书记田宗宇介绍说。
“尖刀班”通过逐户走访,形成了村、组、户三级饮水短板清单。“尖刀班”整合资金290万,设法促长距离引水项目落地,管网从8公里外的小龙村翻山越岭穿行,集中解决了1至4组,8至10组村民饮水问题,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确保“一管清水进农家”,实现生活用水洁净化、工业用水有保障。
“‘尖刀班’一来就帮我们想办法,帮我们解决饮水问题,我们祖祖辈辈都盼着这一天的到来,真的是非常感激他们。”村民陈先高高兴地说。
同时,“尖刀班”还加速推进公路建设,投资58万元对全村1、2组最后2.3公里通组公路进行了硬化,投资382.69万元对12公里药园产业路进行整修、硬化。完成1至4组电网改造升级,为5至9组增设变压器台区5个,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和水平,确保农村生产生活用电稳定。
产业先行“解扣子”
要致富,产业是关键。在走访调研中,“尖刀班”发现全村的主要劳动力都在外务工,留在村里的村民大多老弱病残,归咎原因在于全村无长期产业。
根据当地地形特点,“尖刀班”邀请专家进行产业规划布局,根据土壤结构和气候特点,全村最终确定了以低山种植柑橘,二高山种植小水果,高山种植药材的立体化镶嵌式产业布局。
为推动特色产业尽快落地,“尖刀班”组织召开200多次户主会、屋场会、小组会、代表会,80多次群众会、院坝会,围绕产业发展,“尖刀班”全员发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进村入户。对照“一长两短”产业清单精准施策,现在全村形成石榴、柑橘、药材等长期产业达1854亩。
“在产业这块,我们下定决心要让长期产业发展和壮大起来,最终实现每家每户‘一长两短’的产业发展模式,让老百姓从事农业工作有奔头。”从产业发展开始,“尖刀班”班长董奎便下定了这样的决心。
产业发展,管理至关重要。今年5月,“尖刀班”在全村组织300多人参加种养殖技术培训,并选派2人到国家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学习。“我们原来都不懂柑橘管理技术,就在坡里乱剪,现在‘尖刀班’聘请专门技术员给我们指导,确实对我们有蛮大的帮助。”谈及产业发展,贫困户黄庆权给“尖刀班”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8月,“尖刀班”组织 “家庭教育公益巡讲”1次,以生产经营型和专业技能型农民为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带头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技能服务人才等各类新型职业农民。
今年初,在“尖刀班”的帮扶下,贫困户王春明养殖了600多只土鸡,但是销量一直不好。针对这类情况,“尖刀班”制定了销售方案。一方面,尖刀班”引导养殖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整合产品,统一销售;另一方面号召学校师生积极消费营盘村的农产品,特别是对接帮扶贫困户进行鸡蛋、柑橘、石榴等农副产品的销售,打消贫困户的销售顾虑。
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如今,全村又构建了“五个一”产业体系框架,即打造一个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村集体经营公司、有劳动能力的一户一个脱贫增收项目。2018年新成立了养鸡、紫山药、冬桃、柑橘专业合作社5个,成立了营盘村村集体经营公司,着力推动村集体经营公司有效启动、稳步运行。
如今,村里有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期的致富产业,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也更有精气神,互帮互助的风气越来越浓,一个全新的营盘村正蓄势待发。
“下一步,营盘村'尖刀班'将始终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全面落实八个'到村到户',聚焦脱贫短板,突出产业与就业,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更严的纪律,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用实际成效提高人民的满意度,确保真脱贫、脱真贫。”对于脱贫攻坚工作,“尖刀班”班长董奎信心十足。
来源:云上恩施 巴东县通联 记者 焦国斌
责任编辑:董晶菁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