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被羞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2018-11-23 16:23  

导  读

最近社交媒体,很热闹。“喝助理奶茶”一波未平,“承认家暴女友”事件又起。一时间,网友们议论纷纷。大家不知道,接下来把火力集中瞄准哪个明星,才会更合适一点。

然而,其中有一条重大新闻,被所有人悄悄忽略:2018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袁隆平荣获未来科学大奖。更让人心寒的是,居然有很多人在网上攻击和诋毁袁隆平。

视频来源:中新短视频

袁隆平,1930年生人,今年刚好88岁。

米寿之年,本该安度晚年,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但他偏偏不喜欢舒服。他说:如果不从事水稻研究,那我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你在盛夏去过湖南,就会知道那里有多热。长沙,名列四大火炉之一。炎炎夏日,热气滚滚,就算在路边打一个鸡蛋都能被煎熟。

所有人都窝在家里,吹着空调,吃着冰镇西瓜,就连傻子也不会在这种时候出门。除了袁隆平。

今年8月,已经88岁的袁隆平,又背着所有人,悄悄下田了。夏天正是稻穗生长的时节,他每天必须亲自去试验田查看,才能放心。

足蒸暑土气的田间地头,气温超过40摄氏度,中暑更是家常便饭。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袁隆平身边,常备仁丹丸或者消凉片。中暑了就吃几颗,走累了就席地而坐歇一歇。

他皮肤黝黑,本来是黄种人,却晒得比黑人还黑。腿上全是在稻田穿梭后,被蚊虫叮咬的痕迹。

身边的人忍不住劝他,你已经是杂交水稻之父,国内顶级科学家,这种小事让助手去做就可以了!

但是他却对劝阻他的人说,只有下田最让我快乐!

现在的他,仍然坚持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六十年如一日,起来后就一头扎在地头工作,不工作到披星戴月,绝不回家。

多年来,他的工作强度并没有因为年纪增长而削弱,反而不断加强。连跟着他学习的年轻人都叫苦不迭,他却乐此不疲。

最近这几年,他因为要去国外工作,很久没在家里过年了。如果有一个词语可以形容袁隆平的一生,那只能是:辛苦。

一入农学深似海,从此休息是路人。袁隆平一生80%的时间,都是在农田度过的。从发现天然雄性不育稻的那天起,他就过上了犹如大海捞针的搜寻生活。

早年间,就连号称最懂他的妻子,都忍不住质问他:“你这样长年累月地大海捞针,难道就不感到厌烦吗?”

他回答妻子:“只要能深入不懈地研究下去,我就可能成为第一个告诉世界这个秘密的人,让无数中国人免于饥饿!”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65年,袁隆平和妻子一起,花了两年时间,通过对14000多稻穗的观察和检查,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水稻。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1968年,袁隆平700多株不育秧苗被全部毁坏。他坚持不懈寻找了四天,终于在学校的废井里,找到了仅存的5根秧苗。

1970年,袁隆平带领科研小组李必湖、尹华奇,去往海南岛崖县南江农场进行三季水稻实验。

从此,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田间,吃喝拉撒睡,不超过方圆五里。

衣服破了,就自己补一补。头发长了,就请身边的工作人员给他理一理。

如果你碰巧看过他的照片,就能很容易发现:他脸上的斑比平常的老人多很多,看起来“不帅”。可他却不以为然。

那些在日光下暴晒的痕迹,何尝不是他勤恳一生的光荣证明呢。

提到袁隆平这个名字,我想所有人都不会感到陌生。

不仅是因为很早以前,他就出现在我们的小学课本里。还因为,这些年他研发出无数科研成果,为全人类做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

一件事坚持了一辈子,到老了还奔波在一线。你们可以试想,自己88岁会在做什么。是不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每天就在小区里晒晒太阳?

其实袁隆平又是何必。光是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人类吃饭问题这一点,就已经能拿出去吹一辈子了。

袁隆平再卖命,也是一介肉体凡躯,何尝不会感觉到累。但是为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他不能退,也不会退。

小时候每每提起杂交水稻袁隆平,每个人都是掩饰不住的崇敬。

如果在饭桌上不小心洒了几粒米,我妈都会说赶紧捡起来吃了,要对得起袁隆平爷爷的辛苦付出。

但谁能想到,短短十几年,世道就变了。以前被我们奉为英雄的袁隆平,身上竟然开始背起骂名。甚至还有人,公然在网络上号召大家“遗忘袁隆平”。

许多人“一边吃着白米饭,一边骂袁隆平垃圾”。以至于最近几年,不管他做什么,都会被骂。就好像,连呼吸都是错。

今年10月份,袁隆平因为买了两台华为手机,就被人诅咒暴毙。

这之前,还有人在网上指责袁隆平生活腐败。在家住豪宅,出行开豪车。

是的,袁隆平的确有一栋豪宅。这是国家为了奖励勤勤恳恳一辈子的科研人员,为他们特别准备的。

在袁隆平入住之前,豪宅长这样。

袁隆平接手之后,豪宅变成了这样。

一个“豪宅”,被袁隆平生生改成了科研室。在他心里,豪华的是科研成果,而不是房间装饰。

去年,袁隆平就在这栋豪宅里,带着他的科研团队,成功孕育出了海水种植耐盐碱水稻。只靠这一项成果,我国一年可以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可以多养活2亿中国人。

至于豪车,就更是无稽之谈。时间回到2008年,袁隆平只是在湖南车展上看了一眼奔驰车,就被贴上生活奢靡的标签。

紧接着,就是网友不明真相一边倒的谩骂。“祸害!该死!死有余辜的米贼……”

以前,每每遇到他人诬陷的时候,袁隆平总是无奈地站出来澄清:

这完全曲解我的意思。

我并没有说过这段文字。

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

现在,再次遇到网友的不明诬陷的时候,袁隆平沉默了。他不理会,不解释,不回应。

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和居心不良的揣测,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侮辱。看似无形的网络暴力,必将伤人于无形。迟暮的英雄也累了。高强度的劳作只是毁了他的身体,但舆论的谩骂才真的伤碎了他的心。

这次颁奖典礼,袁隆平因为身体不好,未能来到现场,只能通过视频发表获奖感言。

“我还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的心愿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全球人民。”

看着视频里年事已高的老爷子双手颤巍,一字一顿说出自己两个梦想的时候,一向泪点高的我,也忍不住泪目了。

笔直的腰背如今弯驼,矍铄的精神如今多了几分暗淡。还有什么比看到一代英雄即将谢幕,更让人难过的事情呢?

从2010年开始,他被查出患有慢阻肺。这种病的治愈率非常低,目前能早期被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的慢阻肺病人只有不到30%。

因为太热衷于钻研科研,袁老不想离开水稻。为了多活几年,多为人民做点贡献,已经有63年烟龄的袁隆平,硬是凭借毅力戒掉了烟。

但他毕竟已经88岁了啊,不再是那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这两年身体早就不如从前。

之前《面对面》采访袁隆平,他对着观众说:我86岁了,身体不好了。

再也不固执强调自己是“8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

现在出门,也安安分分坐在轮椅上,接受被人推着走了。

有人一转身,为国奉献已是一生。泽披九州,魔稻祖师。你就是当代神农。不是过誉,你担得起。

他的家人,朋友,同事,都心疼他的身体,在私底下劝他退休。可老头子脾气倔得很:

我要在90岁前能够实现杂交水稻大面积示范亩产1200公斤,向党的100岁生日献礼,这是我的一个愿望。

爱国真心,日月可鉴。

这样一位值得全世界尊敬的科学家,现在却被居心叵测之人,号召遗忘。而从过去到现在,我们真的给够他应得的尊重了吗?似乎并没有。

1994年以前,袁隆平曾经三次申报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果均落选。表面看起来他享誉国际,但在国内连科学院院士都不是。他嘴上不方便说,其实这一直是他内心深处的遗憾。

曾经有段时间,网上疯传袁隆平身家1008亿。这更是天大的笑话。

1981年,袁隆平因为籼型杂交水稻获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时,国家奖励给他10万奖金。最后,因为还是计划经济,他只分得5000元。

1987年,袁隆平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年度科学奖,奖金1.5万美元。袁隆平悉数捐赠。

黑子们骂得最狠的隆平高科股票,袁隆平只是笑着说,他并没有参与经营,700万股不能抛售,所以无法变现。

他是精神首富,实际贫民。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没有财富,没有职称。在家穿超市买的几十块的衣服,出门只坐经济舱。

他有的只是一个杂交水稻之父的虚名和自己的两个梦想。

仅此而已。

我们很少见到自媒体公开赞扬袁隆平,但是却经常看到很多文章来质疑他,嘲讽他,辱骂他。

他们根本不懂科研或者水稻,但一旦出现“莫须有”的黑料,他们就像苍蝇看见餐桌上的饭一样,一哄而上。

袁隆平独占荣誉。

袁隆平根本没有发明杂交水稻。

袁隆平害了十几亿人。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鼠雀之辈,口舌之行。当一些人在逞口舌之快的时候,袁隆平作为被骂人在干什么?他还在田间搞科研。

我不知道,辱骂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和袁隆平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我只知道,他应该成为更多人的精神领袖,告诉我们何为不忘初心,何为热血和坚持。

他就是活着的传奇。一个在历史书上看到的人,现在还在搞水稻。在古代,这值得建庙封神!可如今,太多人却在试图毁掉这位英雄。

是啊。

这个不愁温饱的年代,我们确实不需要像袁隆平这样的粮食英雄了。大众的关注点,都变成了流量明星,没有人会再关注一个年近九十的老科学家。

可是,这句话你能理解吗?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

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

难道一定要等老爷子走了,我们才去纪念,才去珍惜吗?

袁隆平的世界显得那么的小

小到只有他试验田里的水稻

可他的梦想又是那么大

“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

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他给予了千顷良田新生命

让亿万人吃得饱一日三餐

他唤醒了万间广厦真用途

留取三尺卧榻,梦成万千稻香

这就是一个88岁中国人的故事

埋头苦干,把一生浸在稻田里;

宅心仁厚,把苍生装在心头上!

来源:微信公众号“青年湖南”(GQTHNS)

原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eLkg_Pt1rTddsMRp100pg

实习编辑:向静

主编:龙梅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