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个对标 扎牢制度笼子 利川市全力开创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新局面

2018-11-12 11:15   恩施州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利川市局

利川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于2016年2月组建完成正式运行。两年多来,坚持以深化公共资源招标投标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线,以制度化建设为重点,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积极探索,重点突破,着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法制化、规范化、透明化,交易规模持续增长,交易环境明显改善。

截止今年10月,全市累计进场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达1288个,交易预算总金额96.25亿元,成交金额93.63亿元,共节约(增值)资金11.19亿元。

对标“湖北模式”,完善体制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条例》,确立了“一委一办(局)一中心”的综合监管体制。对分散设立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交易平台进行整合,探索推进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整合,落实了“统一综合监管机构、统一交易平台、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评标专家库、统一行业自律组织”的市场监管机制。压实了管委会成员单位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建立了“联席会议、项目信息共享、规范性文件沟通共享、监督检查联动、信息共享”等五个机制。

对标“市场有序”,细化监管措施

聚焦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权力寻租、利益输送,暗箱操作、围标串标等问题“痛点”。会同市发改局、法制办等单位迅速对我市范围内涉及到公共资源交易的现行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出台《利川市公共资源市场交易秩序管理办法》《利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的相关规定(试行)》《利川市小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利川市扶贫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程序规定(试行)》等四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参与公共资源交易各方的职责,对招投标过程中的举报、投诉和反映强烈的问题线索进行逐案排查、综合分析研判,持续开展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有效规范了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

对标“阳光高效”,规范平台建设

先后投入40多万元,建成了远程异地评标室,安装进场人员手机存放专柜,对所有开标评标室、评委抽取室、重点进场通道新增安装了数字高清摄像头,构建音视频监控和电子门禁系统,实现评委抽取、开评标现场同步音视频监控;新选址开始了2000多平方米的公共资源交易场所建设装修,2019年6月底前全面投入使用,将同步推进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建设;已购置开标、竞卖视频直播设备,将与新场所投入使用时同步开通网上直播;同时对招标采购项目的开评标全程录音录像资料一标一刻盘,加强痕迹管理,确保开评标过程的全流程监督。

制定并运行《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负责制》,落实交易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管理方法,严格维护开标、评标秩序和工作纪律;制定了《招标采购项目合法合规抽查制度》,成立由局分管领导、法规股长、交易中心主任组成的招标采购项目合法合规抽查小组,每月至少抽查一个招标采购项目“解剖麻雀”,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制定了《利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程建设公开招标项目操作流程》《利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购项目操作流程》等9个操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招标采购工作流程;制定了《利川市公共资源交易招标代理机构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并从2018年5月1日起,严格对招标代理机构的日常考核,每月一汇总并公示;制定《利川市综合专家库评标专家考核管理办法》,实行一标一考核,严格进入和退出机制;通过严格制度执行和建立“黑名单”制,促进诚信体系建设,对参与项目交易的评委、监督人员、招标代理机构等各方的行为进行规范。

制定了《利川市公共资源交易异地抽取评委工作流程》,对远程异地评标和异地抽取评委的项目范围、抽取方式、接送管理、监督措施进行了细化,并严明了相关纪律,已对2个水利项目实行了远程异地评标、对10个重点项目实行了异地抽取评委评标,保证了评标过程客观、公正,达到了零投诉,实现了常态化。

建立利川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月报制,每月定时编印《利川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月报》送市领导、市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并将月报信息同时在《中国利川网》《利川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公开;充分利用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和《中国利川网》等媒体及时公开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信息,包括招标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信息、市场主体信用、招标公告、中标候选人、中标结果、合同订立等信息;强化了部门合作,打破了“信息孤岛”“数据藩篱”,促进了公开透明。

对标“放管结合”,提升服务质效

制定了《首问责任制》《公共资源交易一次性告知制度》,细化了24项一次性告知事项,切实优化办事流程,尽力做到让办事者少跑路。

出台《利川市小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水利、交通、房屋建筑等5类小型建设工程承建商库,入库承建商333家,简化了招标程序、缩短了时间、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公平;实行网上收退投标保证金,实现投标保证金缴退“零跑腿”,落实网上免费提供技术标封面和下载投标文件等;取消招标代理机构资质认证,打破资质壁垒,降低服务门槛,激发了市场竞争;降低30%收取建设工程项目进场交易服务、累计降费和免费达400多万元,增强市场主体的改革获得感。

对进场交易的扶贫项目全部免收平台服务费;建立“绿色通道”,落实“随到随办、加班加点、不突破法律法规底线”的原则和优先办理进场登记、优先发布招标公告、优先安排评标场地的工作标准,保证项目登记、发布信息公告和中标公示高效便捷办结。

分批组织人员到浙江杭州、宁波等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考察学习平台建设和网上直播办法,到潜江、天门等地学习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安排专人到省局参加PPP项目开标,到州局观摩学习了竞争性磋商项目的交易流程等,认真总结各级各地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服务效能。

对标“廉洁交易”,加强风险防控

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主线,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每月坚持一期公共资源交易法律法规或业务知识专题培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法律顾问制和投诉处理会商制,推进学法用法、依法行政。汇编《公共资源交易常用法律法规》《利川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规定和制度》送市领导、市直部门、各乡镇及市场主体,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法律法规及平台管理制度的宣传;建立评标专家和代理机构从业人员轮训制度,对93名政府采购和192名建设领域的评标专家,24家代理机构100多名从业人员进行业务知识、法律法规培训,违法警示教育,签订信用承诺,不断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诚信体系。

认真梳理并建立了《利川市公共资源交易内控制度》《利川市公共资源交易风险点防控制度》,对20个方面的风险点分别制定防范措施。建立层层谈心谈话制度,及时“咬耳扯袖”,学习纪委腐败案例通报,加强廉政教育和管理,增强廉政意识,确保共同干事、共同干净。

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加强联合执法检查,对进场招投标项目共开展检查50次,对发现的问题相关责任单位及时进行整改;联合市住建局对2016年度以来的建设工程领域招标投标进行专项执法检查,配合市发改局完成了3个乡镇11个易迁项目的专项检查;加大不良行为的查处,对3名评标专家因评标行为不规范,不能客观公正履行评标专家职责,取消了评标专家资格;对10家代理机构因执业不规范的代理机构实行了扣分并网上公示,及时约谈整改或停业整顿,完善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