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抓建设 真蹲实干促脱贫——利川市检察院精准扶贫工作侧记

2018-10-23 10:01  

本网讯(通讯员 陈小玲)8月29日,利川市忠路镇脱贫攻坚业务大比拼现场会在该镇米潭溪村召开。米潭溪村作为脱贫攻坚学习示范村,向参会的14个相邻村,介绍了档案规范化管理、项目推进办法、产业发展方式、危房改造经验等。与会人员实地查看了安置房建设情况、辣椒产业发展基地、危房改造现场,并针对学习感受进行交流讨论。

据悉,根据该市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去年3月开始,利川市检察院被定为该村精准扶贫牵头帮扶单位。该村2017年统计共有208户8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341人,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38%。为全力推进该村和检察长王本强的联系扶贫村元堡乡兴场村、沙坝村的脱贫攻坚工作,该院紧盯2019年该市整体脱贫的目标,履行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强化组织领导,调拨精干力量,压紧压实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脱贫“跑得快” 全靠“领头雁”

“自从利川市检察院的干部驻村后,他们差不多每天都到村里来了解情况,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现在村村通公路、种经济作物,我们村的变化还真是全靠检察院的干部。”米潭溪村村支书周自然说。

大海航行靠舵手!在米谭溪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利川市检察院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先后4次召开党组会、3次召开全院干警大会学习各级相关文件、会议精神,并成立了驻米潭溪村扶贫工作队和脱贫攻坚“尖刀班”,派出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冉瑞黎担任工作队长、“尖刀班”班长、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成员从去年3人的基础上增至5人,做到“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每月驻村至少20天,“尖刀班”成员培训10余次,参加各类学习会17次,到黑林村、胡家塘村、东风村开展村村交流3次,确保扶贫政策入脑入心,不断增强“尖刀班”综合作战能力。同时,调集精兵强将,安排71位干警结对帮扶71户贫困户,每月组织结对帮扶干警进村入户宣传扶贫政策,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困,确保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我们全力做好本质工作的同时,针对村里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寻找帮手各个击破。”冉瑞黎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脱贫路上,该院践行团队作战模式,充分发挥院领导班子、干警尤其是“尖刀班”的能动性,争取各方重视支持,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针对村里的问题,积极争取该市领导、交通局、林业局、环保局、文体新广局以及忠路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对村里急需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危房改造等研究制定了具体措施。在各项目实施过程中,“尖刀班”分包到人,对重大的项目,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本强先后8次到村里调研督办扶贫工作,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难题,帮扶联系贫困户周相国一家脱贫致富。今年以来,米潭溪村及驻村“尖刀班”迎接州纪委督察组、州督战队、市第一督战队等各类检查5次,该村及“尖刀班”脱贫攻坚工作获得了充分肯定。

脱贫“长效药” 全靠“产业造”

“要致富,先修路!”成了致富共识。公路为村民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生产的农产品才能运出予以销售。可是,基础建设每年都是根据政府规划进行的,首先是保证村里主干道的修建,其次才会考虑到其他需求。对于米潭溪村3组的村民来说同样存在这个问题,3组的村级公路已经修通,但是他们还需要一条通往致富的“产业路”。

原来,该村3组是烟叶生产大户,村级公路只修建到了村民家门口,离300多亩烟叶生产基地有两三公里,村民们到了烟叶成熟的季节时只能靠双肩扛。天气好,上山下山还没多大问题,如果碰到下雨天,村民挑着烟叶下山安全没法保证,他们基本是放弃雨天的那一轮烟叶烘烤。“要是只下两三天雨,每株烟苗可能只浪费一两张烟叶,要是多下几天,烤房差不多空两轮,只有看着烟叶烂在地里。”村民张先生说 。

“通公路的村组,政府一般不会再立项目修路,为了修通3组村民的‘产业路’,我们多方沟通协调,终于立项成功,目前已划线正在修基根路,明年烟农再不担心雨天烟叶烂地里的事。”冉瑞黎说。

3组有了烟叶可致富,其他5个村民小组怎么办呢?

为了形成产业化生产,该院“尖刀班”便想办法发展经济作物或发展养殖产业。今年3月开始,“尖刀班”成员先后3次组织村委会成员及部分村民到经济较发达、气候及土质环境与该村较相似的地方考察,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以及种植、养殖方法。如今,村里涌现出了周相恩、胡群廷、隆德万等一批勤劳致富能手,养鸭场、养鸡场等渐次呈现。

同时,该院“尖刀班”根据村民长期以来的种植经验和市场情况引导村民种植农作物。该院入驻米潭溪村后,成立了武志生态种植合作社,出资数万元购买肥料、种子等原材料,鼓励村民种植辣椒,并聘请农业专家到村培训,在田间现场指导如何栽培、施肥、防疫等技术。辣椒长势良好,去年完成采摘10万斤,卖给重庆市石柱县一老板设在忠路集镇的辣椒加工厂。这项帮扶措施为该村增加20万余元的收入,每亩利润达2500元。今年,一些原来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也积极加入种植,尽管受天气影响,辣椒长势不如去年好,但相较传统作物来说,其收入也会增长两三倍。

“一直以来,我们村想种辣椒但缺资金缺技术,利川市检察院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帮扶工作,既出资买种子肥料、提供技术培训,又协调加工厂按照协议收购辣椒,动员全院干警买辣椒,解决了我们村发展辣椒产业的燃眉之急,减轻贫困户生产生活负担的同时增强了村民脱贫的信心。”该村村民和忠路镇党委、政府评价着。

脱贫“换新装” 全靠“政策帮”

据去年的统计数据,米潭溪村共208户864人,其中,易地搬迁安置30户117人,需要危房改造49户。

面对如此重的脱贫任务,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冉瑞黎带领“尖刀班”5名成员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户户走访,家家摸底,对易地搬迁安置户从安置房的选址、设计、修建等都进行了全程监督,对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与问题,“尖刀班”与村委会及时出面进行协调处理,解决施工方的后顾之忧,保证房屋质量的同时,也保证了修建进步,让安置户得以早日入住房间。

8月24日天刚蒙蒙亮,大地还笼罩在薄雾中睡意惺忪,东方冉冉升起的“红球”才露出单边脸,米潭溪村村委会办公楼前却早已站着12名村民,他们不是结队看日出,而是在等“尖刀班”的干警交付属于他们安置房的钥匙。

“听说房子可以拿钥匙了,我们激动得睡不着,早早就来等着了,不会打扰检察院的干部休息。”12名集中安置户家庭纷纷表示。

原来,村委会通知12户集中安置户8月24日上午拿安置房钥匙,而这12户村民天未亮便赶到村委会等着。他们将是该村最后一批安置户,随着他们的陆续入住,该村的30户117人需易地搬迁安置房的任务便完成。

然而,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能住上安置房的只是一部分,还有49户家庭属于危房改造户,需对房屋进行修葺。据了解,危房改造分为两类两级,即人员分为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两类,危房分为D级和C级两级,国家对不同的人员类别和危房等级有不同的补助标准,危房改造补助款最高额为3万元。

“刚开始推动时很难,因为需要改造家庭自己出部分钱,还要出劳力,许多家庭想放弃。我们‘尖刀班’成员便家家户户去了解原因,做工作,再因人施策进行推进。”冉瑞黎介绍说,“像没有劳力的家庭,我们帮忙请师傅;不知怎么改造的,帮忙请设计师评估后再提供维修方案……总之,能想的解决办法都去想。”

截至目前,该村确定的49户改造户,除4户申请退出危房改造队伍,其他45户家庭全部完成了改造任务。危房改造过程中,“尖刀班”5名成员包户到人,户户沟通,每人紧盯房屋修葺进度,并督促维修人员保证应有的质量和安全标准,保证村民住得安心。

要想村子换新颜,环境卫生是关键。今年3月,成立了米潭溪村环境整治小组,协调该市环保局该村环境整治投入资金8万余元,号召村民打扫自家院落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并安排两名村民专门负责全村12个垃圾池的垃圾收集。今年植树节,该院从该市森林公安局争取到400余株桂花树和厚柏树,种植在该村村委会右侧长约1公里的人行梯步两侧,把村庄绿化美化与居住环境改善相结合,增强村民植绿、爱绿、护绿的生态环保意识,村民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全面提升。

“在米潭溪村的脱贫路上,目前,硬件方面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得到了明显地改善,软件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今后我院将在这两方面齐头并进帮扶。”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本强说。

来源:利川市人民检察院  通讯员:陈小玲

(责任编辑:邓正蛟)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