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条上下飞舞,不一会杨安元就编好了一圈。
一位双目失明的农村“五保”老大爷,自强不息练就一手好功夫,竹编精致,木工精细,虽然孑然一身,但他乐观开朗,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人把他编竹背篓的视频上传抖音平台后,3 天有 700 余万次点击量,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位老人名叫杨安元,今年 62岁,家住利川市团堡镇团堡镇野猪坪村二组。
双目失明从小学编背篓
杨安元的眼睛并非先天失明,他的左眼在1岁时因病失去视力,右眼则是在3岁玩耍时不慎撞伤,从此双目失明。
杨安元很聪明,他的父亲会编背篓,少年时,父亲编背篓他就在旁边学,第一次编出来的背篓就可以直接用。怎么学?老杨说,因为看不见,就用手摸,一遍一遍地摸,再自己找材料来试着编,久而久之就编得一手好背篓了。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我的眼睛‘长’在手上的”。
虽然杨安元做背篓的手法很熟练,但因为看不见,还是免不了会被篾条刺伤,再加上日积月累的编制,他的手上打出许多老茧。
除了会编背篓外,杨老还会做椅子,他家里的椅子基本都是他自己做的,角落里还放着做椅子的木料。
自食其力感动乡邻
自父母先后辞世后,杨安元一直一个人生活。虽然他双目失明,被评为“五保户”享受国家政策补贴,基本生活能够保证,但他仍然有上进心,不愿等着国家救济,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双手赚点生活费,少给国家和政府增添麻烦。
周围的乡亲爱买杨安元编的背篓,一是他的背篓确实编得好,在村民日常农作中能起到大作用,另一方面村民们也觉得他不容易。
平日里,当村民有需要时就提前找杨安元预订,价格方面则是村民看着给,杨安元并不喊价,村民们一般都给他50元一个背篓,大一点的60元一个。
“实用,耐用,美观!”这是村民对背篓的评价。有村民告诉记者,他介绍亲戚在杨安元这里买了一个背篓,已经用了一两年了,除了成色变黄,一点都没坏。
据野猪坪村村支部书记何定悦介绍,杨安元目前享受了“五保户”、公益林补贴、粮食直补几项政策,其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同时,他的房子今年被列入了危房改造计划,接下来政府会帮他在原来住房的旁边新修一幢房子。
“功夫在手上,光明在心中”。杨安元虽然双目失明,但他仍然靠着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靠着做背篓、做椅子的手艺增加收入。他这样的品质和想法,让村民们愿意帮助他、关照他。
市委书记号召向他学习
10月17日是重阳节,也是扶贫日。州委常委、利川市委书记沙玉山专程赶赴团堡镇野猪坪村二组走访看望这位老人。
在交谈过程中,沙玉山多次询问杨安元还需要冬天的被子吗?吃水紧不紧张?房子住着冷吗?而得到的回答都是“不需要”“不紧张”“不冷”,杨安元满脸笑容地说道:“没有生活搞生活,没有房子搞房子,政府已经非常好了,足够了”。
沙玉山在了解到杨安元的励志故事后,号召广大干部群众要向这样的贫困户学习,虽然他家境贫困,但是他的心灵却是富有的。政府部门更要主动作为,干部们要主动关心,政策要主动宣传,现在对贫困户来说不缺少好的政策,就是需要将政策落到实处。
来源:恩施晚报 本报记者秦卫飞 通讯员 颜晓倩 曹剑
链接:http://www.enshi.cn/2018/1023/674080.shtml
实习编辑:陈涵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