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普法微课堂》之《冒充诈骗》

2016-09-09 11:23  

清华大学老师被冒充公检法人员电信诈骗1760万一事引发关注。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事实上,“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手法并不新鲜。警方介绍,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59万余起,被骗222亿元。警方介绍,此类电信诈骗案中,嫌疑人使用改号软件,将号码改成公检法机关官方登记号码实施诈骗。“还有一些骗子为让事主相信自己确实涉案,让其登录虚假的最高法、最高检等网站,并打开虚假的逮捕令”。

今天的《普法微课堂》为你盘点冒充公检法行骗的那些“伎俩”。

“银行卡涉嫌恶意透支或洗钱、贩毒”诈骗

作案手法:骗子利用网络电话直接打给用户,多人分工,分别假冒银行及公安局或检察院等单位工作人员,谎称用户的银行卡被复制盗用,涉嫌贩毒、洗钱、走私等犯罪,以冻结账户相威胁,以保护用户账户资金安全为由,要求用户将存款存入安全账户。

防范措施:目前任何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均未设立“国家安全账户”等名目的银行账户。当有人打电话要求你将存款转存到“安全账户”以保全资金的,即可认定是诈骗。

“电话欠费”诈骗

作案手法:骗子冒充电信工作人员打电话,谎称用户在某地办理了固定电话并已欠费。当被害人否认时,骗子则多人分工冒充银行、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以被害人身份信息泄露、被他人冒用安装了电话并欠下高额话费公安机关正调查,还发现以被害人名字开户的银行账户涉案将被冻结等为由,要求被害人到自动取款机上将其他银行卡进行加密,通过英文界面操作,诱骗被害人将卡内存款转入骗子指定的账户。

防范措施:不明来电提供转接到公、检、法、银行等部门的电话,一定是假冒的诈骗电话。

“邮政包裹”诈骗

作案手法:不法分子以寄来的包裹有问题为由,设下圈套。当你询问包裹相关情况时,“邮政员工”会找各种借口如谎称包裹里有毒品等违禁品,或有巨额银行卡,有人以你的名义开户洗黑钱或毒品被公安机关开拆,你得马上报案,之后会给你一个“刑侦队”或“侦查科”的电话号码。当你打过去后,“刑侦队”会以各种理由套出你的账户信息,并以设置防护和安全措施为由,让你去银行取款机上操作,最后将账户里的钱转走。

防范措施: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公务,需要向公民询问情况时,一定会当面询问当事人并制作相关笔录。所以当有人自称是上述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告知涉嫌某种犯罪,要求你透露银行账户、密码进行“核实”时,即可认定是诈骗行为。

来源:中国网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