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下辖两市六县,全部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几年来,当地依托武陵山区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农业,带领贫困户稳步脱贫。
生态菜 年薪田 贫困户收入倍增
这几天,恩施州来凤县革勒车镇堰塘村的贫困户忙得不亦乐乎,他们采摘的有机果蔬将直接从恩施运往千里之外的上海。
来凤县革勒车镇村民 刘银周:“田边都不准打药了,你还施化肥,农药、除草剂都不能打。”
这两年,堰塘村引进专业合作社,采用“全链条”式新模式,大力发展有机种植。从农户采收果蔬,小盒包装,贴上编码,冷藏保鲜;合作社分门别类录入信息系统;上海客户则在平台上选菜下单,实现了农户到客户的可溯源直供。为了带动乡亲脱贫,又确保果蔬品质,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年薪制”合同:农户每种植1个单元蔬菜,年薪8万元,超产有奖,欠产减薪。所有种养,禁止使用除草剂、农药和化肥,生猪、土鸡饲料100%自产,一旦违约,合同立即解除。
来凤县革勒车镇村民 龙进堂:“今年种了两个单元 (年薪)就有十六万。”
今年以来,恩施州建成1.2万家专业合作社和214家龙头企业,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69万亩,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68.3%。
特色农业 撑起易地搬迁户致富伞
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的贫困户,稳得住、能致富是关键。在咸丰县茶林堡村,搬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的70岁贫困户曾良凤,最近有些闹心。
咸丰县活龙坪乡茶林堡村易迁点村民 曾良凤:“叫我拆房子,我没有意见,叫我拆猪圈我是不拆的。”
安置房附近没有养殖地,曾良凤担心老房附近的猪舍拆掉后,自己的生计就没了保证。这也是安置点的贫困户普遍面临的一个担忧。茶林堡村收集了大家的意见后,专门在安置点附近,规划新建了一个猪舍。
咸丰县活龙坪乡茶林堡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 秦远书:“猪舍上下一共有四排圈舍,一共50间猪舍,主要是提供给我们的搬迁19户。”
猪舍旁还修建的沼气池,不仅能提供清洁能源,还能为果蔬种植提供有机肥料。眼下,恩施州建成的1266个易地扶贫搬迁点中,已经有1078个配套了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光伏扶贫等主导产业,“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模式初步形成。
在,恩施贫困人口已经从109万下降到40.9万,实现6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30.6%下降至11.6%。
来源:长江云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肖昌盛 恩施台 来凤台 咸丰台 鹤峰台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