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全州普遍高温,很多市民纷纷下河游泳,恩施、宣恩等县市先后发生多起溺水伤亡事故。
如何远离意外,避免溺水事故发生?恩施市水利、公安等部门均提示:不要随便下河游泳,特别是在不了解水情的水域。
州城内游泳场馆安全措施到位
除了下河游泳外,很多市民还选择在城区游泳场馆内游泳消暑。这些游泳场馆的安全措施如何,是否配备安全员,有没有张贴安全提醒?8月9日,记者先后走访了州城多家游泳场馆。
在金桂大道州文化中心对面的水上乐园,其负责人介绍,他们配备有专门的安全员,也张贴了安全提醒,并要求游泳下水前需做好热身准备。在游泳池开放的上午10点至晚上闭馆期间,安全员均不能离开现场,一旦发现意外,安全员可立即采取措施,确保安全。
教练正在教少儿游泳。
华龙村游泳池也随时有安全员在场,其负责人介绍,安全员十分重要。“2017年,一个年轻人没有做热身运动,室外温度又高,他直接跳进水里,很快出现乏力现象,还好及时被安全员扶到岸边。”
除防止溺水意外,恩施市卫生等部门每年都会对城区所有室内外游泳场馆水质进行检测,以确保安全。
清江城区段水情复杂不宜游泳
清江从州城穿城而过,每到夏天,清江也成为州城市民消暑的重要场所,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天然游泳池,更受市民欢迎。
但即便如此,每年夏天清江都会发生多起溺水伤亡事故。就在7月19日,一天之内,州城二水厂附近水域就发生5起游泳遇险事件,导致1人不幸溺亡。
为何清江屡屡发生溺水事故?经常参与救援的恩施市冬泳协会会员们介绍,二水厂水域以前是州城市民游泳的天然游泳池,数年来未出过安全事故。但是近几年因施工和洪水等因素的影响,河道的流向有了改变,在此形成了一个回水湾。如果市民在不熟悉水情的情况下误入回水湾,就会被水流带入深滩,很难再游回岸边,从而因体力不支导致溺水。除了二水厂,州城清江段猫子塘、滨江花园、大沙坝等河段水域水情也较为复杂。上述4处水域不仅水草较多,回流、暗涌也会让不熟悉水情的市民防不胜防,所以,在这些河段,市民不要轻易下河游泳。
除了恩施城区外,宣恩县城区贡水河段、宣恩县沙道沟镇酉水河段也多次发生溺水事故,究其原因,除了游泳者本身游泳技能差、自救能力不够外,更多的是不知道水情,一遇到复杂的河道,游泳者体力不支便被水流吞没。同清江恩施城区段一样,宣恩县城区贡水河段、宣恩县沙道沟镇酉水河段因施工等多种原因,水情变化大,较为复杂,稍不注意,就会发生意外。
相关部门:市民要慎重下河游泳
面对每年多发的溺水事故,水利、公安等部门除加大日常安全宣传外,还在河道入河口处设置了安全警示牌,希望引起市民重视,不要下河游泳。
恩施市水利局设置的宣传牌。
据恩施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几乎在全市范围内所有河道入口处设置了安全警示牌,提醒市民不要下河游泳。在大龙潭水库等重点水域,该局也树立了多块宣传牌,禁止市民进入水库游泳。但面对显眼的安全警示牌,很多市民依然视而不见,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同时,恩施市公安部门也提醒:河道、水库是夏季溺水事件的高频发生地点,市民尽量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去陌生水域游泳,应选择去有人看管的游泳场所。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学生游泳安全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要培养孩子游泳方面的技能,教会孩子溺水自救的常识和措施。一旦发现有人溺水,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报警,不要盲目施救,要保持冷静,寻找最合理的方式进行救援。
链接:如何预防溺水:
游泳,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就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人,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7、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来源:恩施晚报
链接:http://www.enshi.cn/2018/0810/659301.shtml
责任编辑:郜月飞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