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 能人,产业脱贫领头雁

2018-05-16 10:03  

上李坪的野樱桃熟了,圆圆的,红红的,压弯了枝头。这是一个好兆头。老赵坚信,今年的辣椒,一定会大丰收。

老赵叫赵吉勇,是巴东县野三关镇上李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2月,记者曾来到他家中,和他聊新年打算。

营养块里的辣椒苗差不多有了半尺高。老赵忙着在地里抢墒覆膜,“再过两天,苗子就可以下地了。”

正午时分,老赵扶了扶草帽,汗水把头发捋成一道一道的,散乱地搭在额头上。他轮廓分明的脸上,满是憨笑,全然没了上次见面时的忐忑。

“如果不是老赵,上李坪的辣椒产业就垮了。”同行的州农业局驻上李坪村“尖刀班”成员李纳告诉记者,去年的市场行情加上天灾,让很多辣椒种植大户血本无归,有的背着一身债打工去了,有的转行干起了运输,只有老赵没有死心。

为什么要继续种下去?老赵有自己的想法,“这几年辣椒价格波动大,加上今年不少大户退出,行情应该到了触底反弹的时候了。”

老赵不仅干,还要大干。他把自己的地全种上辣椒,还在一组流转了16亩,“一组的地光照充分、土质更好,同时连片成块,便于机械化操作,节省人力物力。”

可市场风险该规避的还得规避。老赵主动与杭州经销商对接,把辣椒品种定为红线椒、杭椒、芜湖椒等外地俏销的品种。

在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村里,贫困户老赵成了辣椒产业复兴的“火种”。在他的带动下,今年全村69户农户发展辣椒200亩,其中贫困户44户。他还牵头成立恩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冻库、扩面积……一个辣椒产业组织化发展蓝图,已经在他心里绘就。

州农业局驻上李坪村“尖刀班”班长杜方平认为,赵吉勇正是当前产业扶贫急需的能人典型。

如何让农民转变观念、认识市场,是当前农业产业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老赵有思想、有市场理念,这样的能人来自农民,更能发挥头雁效应,同时也能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增强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杜方平说。

对这样的能人,更要“扶上马送一程”。为了缓解老赵的资金困境,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和村里四处找项目、筹措资金,为老赵免费提供地膜、肥料、喷雾剂等物资,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恩农’这个名字好啊。你知道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吗?”老赵问记者。

还没等记者开口,他又接着说:“意思就是,感恩党对农民的政策好啊!”

看着老赵干劲十足的样子,记者打心眼里为他高兴。期望这一年风调雨顺,让老赵有个好收成。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向竹清 通讯员 柳文录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