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 春逝
作者 / 宋英杰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志》
4月20日前后谷雨,雨生百谷,故曰谷雨,是隶属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谷雨时春生之气盛极,“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也就是说,弯曲的芽儿皆出世,娇嫩的叶儿初长成。草木“卖萌”的时节结束了。
已是暮春时令,花草繁茂,是为荣华。
如果按照气温的标准,一些高纬度或者高海拔的地区依然在“探春”,而南方地区已然开始“惜春”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便是谷雨时节的风物。南方渐渐进入雨季,落花、流水时节,有人为春之将逝而感伤,但落絮依酒、飞花入衣,似乎是很具有侠士风格的一种意境。
台湾的一位前辈同行对唐诗中吟咏四季的诗章做过一个统计,他说假如描写春的诗章有100首,那么描写夏、秋、冬的分别有10首、80首、20首。花草繁盛的春天,也是诗歌十分繁盛的季节。
古人说:“春物方荡,民情以郁陶。”或许人们原本细腻的情感更容易为春天的景物所撩拨,喜忧萦怀。
对不同季节的雨,古人的态度也迥然不同,于是才有春雨如恩诏、夏雨如赦书、秋雨如挽歌的说法。在古人眼中,阳春三月,是上苍“承阳施惠”的时节。
虽然都是“阳春布德泽”,但清明和谷雨又略有不同,清明的回暖更显著,谷雨的雨泽更丰沛。谷雨时节的降水量,既多于之前的清明,也多于其后的立夏,不负“雨生百谷”之名。
万物渐渐适应了这种先洒阳光、后赐雨露的流程,于是“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谷雨节气,“时雨将降”。所谓时雨,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应时而至的雨水;二是指飘忽、急促的雨水。雨水多了,也急了。雨,时常会成为一天之中的小插曲,甚至主旋律。
余光中先生在《六把雨伞》中写道:
雨天长,灰云厚
三十六根伞骨只一收
就收进一把记忆里去了
不知在那扇门背后
只要我还能够
找到小时候那一把
就能把四川的四月天撑开
春雨就从伞边滴下来
蛙声就从水田里
布谷鸟就从远山
都带着冷飕飕的湿意
来绕着伞柄打转
喔,雨气好新鲜
春雨中的记忆往往非常唯美,但或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最美的不是雨巷,而是撑着油纸伞,“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谷雨时节,花已落,燕又来。
谷雨时节,有暖意,但热未至;有凉风,但寒已消。正是不冷不热的时候。
之前是一个漫长的取暖季,之后又是一个漫长的制冷季,阳春三月,是最低碳、最省电的短暂时光。
谷雨正是换季时,天气变化节奏特别快。不过除了高寒地区,棉衣可以渐渐“退役”了。在北方,人们还曾调侃,“什么谷雨啊,明明是‘谷风’”。因为难得下雨,却常常刮风,惹得杨花柳絮漫天舞。在南方,倒是阴雨连绵,遍地桃花水……
谷雨 · 花信
所谓花信风,就是某种花、某个方向的风,在某个时节应期而至,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花信风始于小寒,终于谷雨,涵盖了从隆冬到盛春的八个节气。每个节气十五天,一气分三候,每五天便有一种花绽蕾开放,共二十四候。
小寒:一候梅花 二候山茶 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 二候兰花 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 二候樱桃 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 二候杏花 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 二候棠梨 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 二候梨花 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 二候麦花 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 二候荼蘼 三候楝花
人们在开放的众卉之中,遴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花为代表,“晋升”为物候指标。风有常,花有信,以花事次第记载时光,于是岁月含香。
一候 · 牡丹
牡丹,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牡丹花大而香,花色艳丽,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谷雨前后为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叫“谷雨花”。此时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等地皆有观赏牡丹的盛会。
《赏牡丹》
唐 ·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来源:央视新闻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OlZMl8Sile1PW3GtsXkxdA
责任编辑:郜月飞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