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一期恩施楷模候选人

2018-03-30 15:49  

一、张厚详 鹤峰县走马镇中心福利院院长(敬业奉献)

张厚祥,男,1969年出生,1987年入伍,198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1月退伍。1992年2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太平乡财政所、走马镇财政所、走马镇政府、走马片区党总支部工作。2012年2月调任走马中心福利院院长,工作至今。

接任院长后,面对资金紧张、房屋老化、场地狭小、饮水困难、物质匮乏、设施陈旧等难题,张厚祥把不怕苦、不怕累的军队作风带到福利院,率先垂范与院民们攻坚克难,求外援、内生力,在65个月内,院容院貌、院民生活质量得到脱胎换骨的变化。先后被民政部、省、州、县授予“三星级”、“百强”、“十佳”、“模范”农村福利院,现有生产基地58亩,院舍占地49亩,院内建筑总面积12258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万元,可同时容纳150位老人居住生活,已跨入全省乡镇农村福利院的先进行列,正在向全国一流农村福利院迈进。

张厚祥先后被评为州“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个人”,2015年被州民政局评为“周国知式先进个人”,所有荣誉证书垒起来近1米高。所获奖金,他全部捐给了福利院。

二、田大政 巴东县环卫工人(敬业奉献)

当过教师,会木工,田大政却最终选择了脏、累的环卫工作。在当上清洁工的第一个除夕夜,他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这样一忙就是15个春秋,没在家吃过一次团年饭。每天清晨6点,当人们还在熟睡,他已经全面完成了自己的清扫工作。没有节假日,也不分天晴下雨严寒酷暑,15年来,累计清扫道路面积1460万平方米,清除垃圾3800多吨,是一般环卫工20多年的工作量,他却无怨悔。个人先后荣获“湖北省劳动模范”“恩施自治州劳动模范”“十佳环卫工人”,县“劳动模范”“十佳环卫工人”、环卫先进工作者、“最美巴东人”等光荣称号。在他的心里,路面就是自己的脸面;滴水虽微,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

三、覃吉申 巴东县野三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敬业奉献)

在山区农村,“劁猪佬儿”又称劁匠。自古以来,劁猪都是男人们干的活。过去,劁猪佬们劁猪时,女孩子只是围上前去看上一眼,都会惹来旁人的非议。让人称奇的是,巴东县野三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女兽医覃吉申,不仅跳入此行,更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劁猪匠。

干一行,爱一行;入一行,钻一行。覃吉申自1996年在野三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从事畜牧兽医工作至今,常年如一日。无论是在对畜禽的防疫注射、阉割诊治;还是发展生产、推广科技,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的满意当作工作追求,十几年来,覃吉申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她工作过的山山水水,给当地养殖户都留下了难忘的足迹。

 覃吉申作为一个女兽医不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在单位组织的“三万活动”、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中,她都积极参与,她的工作不仅得到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被单位多次被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巴东县人民政府评为劳动模范,2013年被恩施州人民政府评为劳动模范。

四、向光琼 恩施州国税局志愿服务爱之队队长(志愿服务)

从“麦田”到“果糖”,从志愿者到专业社工,8年公益路,默默坚守。她如同一株空谷幽兰静吐芬芳,把爱的清香汇聚成暖心力量,以点滴善心为留守儿童带去成长希望,以艺术之美为乡村孩子插上梦想翅膀。

2009年7月,她以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四川汉源的灾后重建。2010年8月,汉源一年服务期结束,她回到恩施,正式加入国税大家庭,在恩施市国税局芭蕉分局从事纳税服务工作。2013年7月,她加入麦田计划,自第一次在利川忠路参与贫困学生走访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此后陆续组织或参与走访、资助款发放、课桌及棉被筹集、物资发放、公益图片展等活动30余次,累计金额或物资价值40余万元。2015年4月,她成为果糖社工的一名志愿者,利用周末等业余时间参与乡村留守儿童陪伴计划;2016年10月至今,她每周末前往白杨坪,在果糖大地艺术馆陪孩子们阅读、游戏、画画、唱歌,与他们一起体验各种有趣有益的艺术活动,一年多来,累计设计并开展各类工作坊、夏令营、亲子活动100余场次,服务乡村留守儿童2000余人次。2016年7月,任恩施州国税局“志愿服务爱之队”队长,在全州国税系统发展志愿者200余名,开展以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爱自然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近百场,受到国家税务总局肯定。

向光琼先后被评为全省“最美税务人”、全省“最佳纳税服务明星”、全州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志愿者、麦田计划“金色麦客”。

五、龙昌勇 宣恩县珠山镇宝塔村七组村民(脱贫攻坚)

曾是返乡农民工,曾是建档贫困户,抱团创业办茶厂,解决村民卖茶难。一人致富不算富,带领村民奔小康。

今年52岁的龙昌勇,2014年还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如今已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连续7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科技示范户”。他手把手指导村里多名智障残疾人发展茶叶,还是宝塔村生态公益林护林员,定期巡山守卫绿水青山。

说起龙昌勇所做的公益事,村民们如数家珍。早些年龙昌勇在村里当队长时,村里修路,他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调节矛

盾纠纷,花了3年多时间修通了进村主干路,他组织老百姓重新整修水池,加强水费管理,村民吃水问题得以解决。照顾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帮没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修电灯、安装水表管网、搬运肥料,抢修道路,他都随喊随到。在茶叶技术指导上,他还上门服务,免费帮村民拖运生产物资。2017年,龙昌勇的创业模式被推荐参选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兴业典型案例汇编,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县级示范社。2017年,龙昌勇被县文明委授予了“出彩宣恩人”的荣誉称号。

六、朱永双 恩施市三岔镇茴坝村村民 (自强不息)

茴坝村是位于三岔镇东北方14公里的贫困村,朱永双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地处偏远的小乡村,也是在这里,他由一个让人怜悯的独腿男孩成长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养猪能手。

当时年仅2岁的他不慎跌入火坑,火苗引燃了他的棉裤,当被大人发现时,他的左腿已经严重烧伤,不得不面临截肢。腿脚不便的朱永双直到9岁才上小学,由于家庭条件十分贫困,小学毕业后,他便辍学在家,身体残疾的他只能做一些最简单的事情,平时就在家做做简单的家务,喂喂猪。

然而,朱永双并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疾而自暴自弃,他向命运做出了反抗。自力更生,从喂养几头猪到几十头。2014年,他与当地合作社合作,专业养殖合作社帮其协调贷款、扩大规模、进行饲料赊购、生猪保险、饲养管理技术服务。在一年时间里,他养了800多头猪,别的公司提供猪源、饲料,自己负责喂养,一头猪提100多元,在和当地公司的合作下,他的养殖事业越做越大。

在自己发展产业的同时,朱永双也没有忘记周围的村民,朱永双是个热心人,在附近村民中口碑很好,哪家的猪生病了,他都上门免费帮忙治疗,并且带动了周边两户贫困户就业。同时,朱永双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也影响了村里人,在他的带动下,现在的茴坝村已是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村。

未来,朱永双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带动周边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