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一个兵,永远不知累
2012年2月1日,上班的第一天,老人王成丙因病去世,张厚祥第一个当孝子,为老人剃头、穿衣、买寿木、清遗物……直至老人入土为安,连续36小时没有合眼。每年除夕夜张厚祥总是安排同事回家团聚,自己陪伴老人们过春节。张厚祥在福利院工作的65个月里,除了2013 月 3 份和 2015 年 5 月份两次在恩施州中心医院做手术请假 18天外基本上没有休息过节假日,累计加班515天,当过7次孝子,送走了7位老人。
2012年3月,刚到福利院的良翠年老人,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张厚祥为她剪指甲、买衣服、端饭菜,仅一个月后,老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于张厚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院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每天都很忙,只晓得老人们的冷暖。”张厚祥的妻子赵玉梅记忆深刻,自己不仅要经营生意,还有照顾4位老人的生活起居,里里外外都是一个人操持,父亲因病两次在州城住院27天,都是她忙前忙后照顾。正是在张厚祥舍小家顾大家的军队作风影响下,仅23岁的儿子已入伍6年,党龄3年。2015年6月,张厚祥因鼻窦炎在州城住院9天,刚出医院就扎进福利院工作,直至同事意外发现诊断书才知晓此事。人们都说,他就像是一个兵,永远不知累。
他像一面旗,永远不会倒
调至福利院后,张厚祥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视院民为亲人,把院民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用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从生活服务、后勤保障、设施维修、纠纷调解等细节做起,从不因“招呼”、“说情”坏了院规院约。
2014年4月,张厚祥为了准时送达项目报告书,连夜与原镇长唐欣赶往武汉,办完手续后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又连夜赶回福利院,类似这样的情况累计5次,半夜接送患病老人35次,支撑张厚祥的正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张厚祥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党员干部的信仰和服务意识,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鹤峰县民政局局长王泽云介绍。在担任走马片区党总支部书记期间,张厚祥尽职尽责为片区8个村发展建言献策,从村规民约到项目建设,从产业规划到民风建设,张厚祥是一件接着一件干,一届接着一届干,累计发展茶叶3.2万亩,发展农家乐26家;发展年轻党员80名,其中2人考上公务员,1人走上领导岗位,1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累计处理1000多件矛盾纠纷,至今没有“后遗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大山深处有这样的福利院,真的不容易。”2017年1月,湖北省民政厅低保办主任刘四海参观走马镇农村福利院后,要求将该院的先进经验在全省复制并推广。前后不到2年时间里,湖南省民政厅副厅长带领张家界、常德、长沙市等50多名民政干部参观学习;荆州、宜昌市等省内30多批次共200多名民政干部前来学习观摩,无不惊叹。
早上6点准时跨进福利院大门,下午6点多才离开福利院,严寒酷暑,逢年过节,张厚祥每天工作12小时雷打不动,周末加班成习惯。正是在他孺子牛精神的感染下,走马镇100多名党员干部自觉向张厚祥学习。
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张厚祥坚持一线工作法,问题不上交,矛盾不过夜。“作为基层党代表,他做到了一个党员一面旗。”走马镇政府工作人员、原走马片区计生专干曾金兰说。
他像一块砖,不断铺向前
“玉米,15000斤;土豆,18000斤;红薯,20000斤;蔬菜,8000斤;喂养肥猪25头,熏制腊肉8000斤;土鸡,60只。”这是张厚祥2016年12月写的生产日志。那时,他来福利院任职3年10个月。
说实话,干实事,出实效。张厚祥到福利院后大兴实干之风,带领工作人员、院民甩开膀子谋发展,走出了一条“以院养院、副业补院、产业兴院”的发展路子。
张厚祥筹资兴建标准化养猪场,发展“猪-沼-茶-菜”循环经济,28亩茶园长势喜人,一年后年产值可超过5万元;加大产业发展力度,蔬菜基地每年种植蔬菜不少于16种;购买生产用车两辆。
“福利院的老人大多是弱势群体,一定要人性化管理、多元化服务。”张厚祥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并摸索出一系列管理制度。他把院民分成卫生、门卫、护理、生产、养殖、菜园、特色服务等7个工作小组,形成劳动光荣的院舍文化;挖掘老人手艺特长,建立劳动量化制度,一天一记录、一月一统计、一年一兑现,爱劳动、勤动手成为院舍风景线。目前,院民存款达到13.7万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张厚祥处处以“儿子”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端午节包粽子,春节发糍粑,中秋节发月饼,每个节日老人都不孤单。目前,福利院共居住52位老人,平均年龄70岁以上,其中年龄最大的94岁,张厚祥能记住每位老人的生日。老人的饮食习惯、兴趣爱好、身体状况各有不同,张厚祥一视同仁,每人每年发4双鞋、2套衣服,准时发零用金,一日三餐荤素搭配,按需自取。
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张厚祥每年组织院民免费体检,再根据每人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引导老人自我调理。福利院内窗明几净,休闲室里按摩椅、跑步机、臂力机、椭圆机等健身器材一应俱全,露天广场花团锦簇。福利院成为老人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园。
他像一本书,永远读不完
张厚祥接手福利院的“舵手”后,小到为院民理发、剪指甲,大到产业规划、项目申请,他总是冲锋在前、任劳任怨;自己的小家,5年以来,从来没有与家人同吃年夜饭,家人们不但没有埋怨,反而更加支持他的工作,何故?
张厚祥的父亲张盛位于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营乡、县财政局工作25年,1979年退休返乡,但是他退休而不褪色,积极为村里发展发挥余热,2005年修组级路,他带头捐500元;修水池、护马路、帮助老弱病残从不落队,只要身体允许,张盛位坚持参加每月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身传胜于言教。张厚祥入伍后,立誓要成为像父亲一样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党员。
家风正则事业兴。2013年2月,赵玉梅突发腰椎间盘突出,张厚祥为了照顾妻子,二话没说把妻子带到福利院一起上、下班,把老人们的生活安排好后,又回家给妻子做饭、洗衣服……直至103天后妻子康复。
“张院长是个负责的人,大拇指。”聋哑老人宿玉桃用纸条传递信息。据介绍,2013年张厚祥为了加宽、硬化福利院至集镇345米的公路,张厚祥反复与周边农户协商、调解,动员亲戚朋友帮忙,经过25次协调才修通。“2013年6月14日,张院长为了征地,从早到晚,一口水都没有喝。”福利院工作人员张重丽说。正是在张厚祥的影响下,福利院的5名工作人员集管理员、服务员、生产队员一身,只为保障52位院民的幸福晚年。
良好的家风是一本无形的书。张厚祥凭着一股闯劲、一颗赤心、一份担当、一身斧气,参加工作25年来,张厚祥的位置变了,但信念没有变;岗位换了,但入党初心没有变;环境变了,人民群众的呼声紧记心中。在四世同堂27人的大家庭中,张厚祥的正能量无形中影响着一家人,目前已走出17名公职人员,4名县人大代表,2名县党代表,6名大学生,2名士官,1名研究生,13位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一颗颗红心永向党。
“在我们晚辈中,二叔就像一本书,永远读不完。”张厚祥的侄女张菲菲说,以后还要让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净政风,形成一股正能量清风,吹向更宽更远的地方。
六年过去了,在今年最美鹤峰人颁奖晚会上,张厚祥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说道:“中国有中国梦,我有我的梦,我的梦想就是把我们走马镇农村福利院建成全国一流的农村福利院,让它成为老人们亲近夕阳、安度晚年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