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讯(融媒体记者 冯本旭)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民族的人们,都有自己年俗,随着社会发展,大家过年的方式也在逐渐变化,但在许多农村地区,人们依然保留着多年前的传统,用相对古老而简单的方式辞旧迎新。大年三十这一天,记者在恩施市红土乡土家族人伍习清家里,记录了他们过年的一天,感受了农村土家人的年味儿。
贴春联,这是土家族人过年少不了的一件大事儿,年三十儿一大早,伍习清就在儿子伍松的帮助开始贴春联,这几副春联是儿子伍松从浙江带回来的,所以他贴得格外小心。“一帆风顺”,也代表着他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吃过简单的早饭后,伍习清的老伴儿和儿媳就开始准备着这一年最重要的一餐,从准备到最后全部上桌至少得8个小时。老伴儿在厨房里切着年肉,这是年夜饭里最重要的一道菜,炉膛里,儿媳把火烧得很旺,他们说,火烧得越旺,代表着新年越红火。厨房里,婆媳两人既分工又合作,忙得不亦乐乎。
这一天,最开心的就是孩子们了,伍习清的两个孙子一起床就拿出早买好的鞭炮,在屋前屋后炸个不停。
下午5点整,一年里最重要的时刻终于到来,一家人将准备一天的团年饭端上了桌。这12道菜代表着一年里的每一个月份,鱼是一道不可缺的菜,因为它象征着年年有余。伍习清和儿子把从外地带回来的杨梅酒倒给大家,儿子常年在外,只有春节才能回家团就,这一杯杯酒里,包含了他们太多难于言表的情感。
饭桌上,爷孙三代人其乐融融,他们频频举杯,为这一年的丰收喜悦干杯,也为来年的美好期盼干杯。
团年饭后,祭祖也是过年这一天不能少的环节,这表达了他们对逝者的思念和尊敬。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炉期待着这一天的“宵夜”,春晚是他们每年都不会错过的宵夜,这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过年方式,直至次日凌晨,这个过程也称为守岁。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伴随着鞭炮声,亲戚邻里之间会相互拜年串门,恭贺新春。
恩施土家族农家人的年简单而温馨。
(责任编辑 朱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