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冰爷”的夏晶在冰雪地观测一个小时后 头发、眉毛白了,80后看到了80岁以后的模样
杨霁室外观测
杨霁室外观测回到值班室背影自嘲"北极熊"
张祖莲第一天观测后
张祖莲连续三天冻成"高原红"
杨霁(左)张祖莲(右)冰冻的“姐妹花”
新的一年,两轮强度较大的冰雪过程已渐过境,但战斗在高山的几位冰雪观测者空间的手机图片刷爆朋友圈。人们都知道冰箱里急冻过的饺子、鱼、肉是啥样,可没见过天然冰箱急冻过的人啥样?在这里,我得把她们自拍的图片晒出来,让人们感受一下冰雪中一线气象工作者的坚韧不拔。
一位是第一轮冰雪观测中的杨霁,自嘲“白极熊”,大家可以看看她这个“熊”样,身上的羽绒服冻成了冰壳壳,敲击有声,羽绒帽像刺猬不敢摸;一位是自嘲“高原红”的张祖莲,本来很白皙的脸庞一个小时的冰雪观测变成了“高原红”;一位是第二轮冰雪观测中的其中一位叫夏晶,在冰雪地观测一个小时后,头发、眉毛白了,80后看到了80岁以后的模样,自嘲“冰爷”。其实,这是气象观测通常说的冻雨、雪雾交织的雨凇雾凇,晶莹剔透的叫冰晶。在寒风刺骨、冰雪交加的室外,她们每次观测至少要一个小时以上,要给不同粗细的7组(每组4根)28根积冰电线拍照编号,然后是用积冰卡钳标尺测量电线积冰直径厚度,过程结束时还要称重量,然后回到室内处理资料、编发上报等等。
恩施有两个在全国小有名气的气象站即海拔1800多米的巴东绿葱坡气象站、海拔1700多米的恩施天气雷达站。这几轮冰雪观测中,这两个站的最低气温都在零下十度以下,绿葱坡历史最低零下十七度以下。这两站的气候十分恶劣,条件十分艰苦,工作十分清苦。无数代气象人体验过这种冰冻观测,这两个地方都有“天然冰箱”之称,和家用冰箱不一样的是不受人工控制,夏天凉快,冬天急冻。
网上笑谈气象局预报的冰雪冻雨寒潮如期而至地下来了,气象局放心了、轻松了,道路运输交警苦了、急了。其实,天气预报的大量原始数据来自基层的气象观测,在一次次的重大转折天气、灾害性天气面前,气象工作者从地面到高空、到预报,没一个环节是轻松的,天气越坏气象者们的弦绷得越紧,一张张、一个个、一次次准确的预警预报预测,来之不易。仅仅把新年这两轮冰雪观测中的其中几位晾出来,解下冻,让大家略知冰雪中的幕后气象工作者有多辛苦,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为大众生产生活服务是天职,所以气象工作者冰雪中不言苦、方为乐。(恩施晚报特约记者 张洪刚)
原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515959906309243406/?wxshare_count=2&pbid=6515620303631304205
来源:恩施气象
责任编辑:谭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