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多少个七十四年可以等待?父亲,您还在吗?

2017-10-02 09:36  

云上恩施讯 (记者 郑金慧)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的大日子。新中国成立之前,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忍细述。

在巴东野三关,有这样一位老人,从一出生,就未见过被国民党“抓夫”的亲生父亲,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她,依旧希望能得到父亲的消息。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听听这个老人的讲述,直面我们不能直面的惨淡历史……

郑远香老人今年已经七十四岁了,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未见过她的亲生父亲。

事情的始末要从七十四年前说起。那年是1943年9月18日,农历八月十九,母亲覃端梅怀有身孕,即将临盆,国民党的官兵到村里来抓兵,抓走了正在地里干活的父亲郑永台,当时母亲即将生产,对村头的事并不知情,直到同村的大娘来告诉她,母亲才知道父亲已经被抓走。噩耗传来,母亲动了胎气,当晚,郑远香老人就出生了。

就这样夫妻俩连最后的告别都没有,那一年,母亲二十二岁,据郑远香老人说,母亲经常感叹,连父亲的样子都已经记不清了。

郑远香出生以后,其母亲毅然决定好好抚养,母女俩相依为命,等待丈夫的归来。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要生活下去很是艰难。郑远香老人说,母亲要出去干活,不能带着她时,就将她锁在屋里,因为饥饿和害怕,她将地上刨出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坑。那个时候,她还不知道“父亲”这个词代表着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很多变化。1950年,母亲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毅然决定将郑远香送进学堂。走进学堂之后,她渐渐地明白了父亲的意义,每次询问母亲,母亲总是说:“你爹啊,他走了”。伴随而来的总是一声声叹息。

在上学期间,母亲吃尽了苦头。学费、生活费让一个女人几近走投无路,为了几分钱的学费,母亲每天出去干活挣工分,干得都是男人做的重活。正是由于母亲的辛苦,郑远香先后在曼家湾学堂、枝柘坪小学、巴东同乐小学读书,最后毕业于巴东二中。

50年代,能识字就已经很不容易了,郑远香的母亲培养她读完了高中。可想而知那个时候她的母亲独自一人承受了多少辛酸苦辣。

郑远香老人回忆,早些年,母亲一直在等父亲回来,后来,巨大的生活压力让母亲不堪重负,再也负担不起她的学费,一个女人实在是撑不起这个家,母亲又坚持她继续上学,最后母亲放弃了继续等待父亲,找了继父。

老人说,她从小就是没有父亲的孩子,看见别人都有爸爸的陪伴,她很羡慕,虽然继父对她很好,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她依旧希望能见父亲一面,哪怕是见不着了,知道他的下落也好。

1961年,经人介绍,郑远香结婚了。老人说,结婚以后,她和丈夫一直在寻找父亲的下落,几经辗转,打听到父亲可能还活着,而且定居在台湾。原本想远赴台湾去寻找,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件事就搁置下了。

日子过的不快不慢,转眼间已经七十四年过去,如今母亲已经去世了,郑远香老人也年逾古稀。这么多年,老人一直想寻找父亲的下落,心中一直都有对从未见面的父亲的执念。老人说,如今这么好的形式,要是能找到父亲的下落,她以后走了,也安心了。

当年的战争很无情,拆散了无数像郑远香老人这样的家庭,不知道有多少人像这位老人一样,从一出生就没有了父亲,不知道有多少人刚新婚不久,就再也没有了丈夫的音讯……

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了我们如今幸福的生活,无数人的牺牲换来了我们全年最期待的假期,我们在享受假期带来的欢乐的同时,也要牢记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革命先烈。在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编者语

为满足郑远香老人寻找父亲的心愿,特别留一点小空间,如果有知情人士,欢迎留言,也希望广大读者朋友积极转发。

再次确认一下信息:郑永台,男,1943年农历八月十九在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金山坡村被国民党抓走。如果有知情人,欢迎留言!

来源:巴东电视台

责任编辑:谭晓慧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