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县范家坪村1组老党员田良国为解决通村主干道路难题,自掏腰包1800元化解占地矛盾;长槽村3组3名党员长期帮助2户缺劳户义务开展季节性农活……1月22日,笔者在椿木营乡采访了解到,为打赢“高山之巅”的脱贫攻坚战,如期完成精准脱贫任务,该乡党员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时刻以“我是党员一面旗”来激励自己,把党性“刻”进新的长征路上。
党员化解矛盾修通村道
1月22日,笔者沿着从挖断山村关家湾至范家坪村新改建扩宽的公路上、范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明英介绍说:“ 这下好了,我们范家坪村的483户、1568名村民的6.3公里主干道建设工程在施工中再也没得扯皮拉筋的了。”张明英说,从挖断山村4组关家湾至范家坪村的6.3公里主干道年久失修,弯道多而且狭窄,2016年5月启动道路改扩加宽硬化工程,其中有2公里的主干道要经过挖断山村4组黄某等6户村民的山土田间,因加宽改直需损毁他们的部分山土和农经作物,乡村干部曾经多次协调处理未果。在这关键时刻,原范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现年75岁的老党员田良国主动利用自己与黄某等6户平时的良好关系,反复沟通,做说服工作,最终,他拿出1800元,以每户300元慰问金的方式签下了“允许道路施工协议”。
“在这段公路达成协议后及施工过程中,老田书记经常来到施工现场监督工程质量,说服沿线农户支持道路建设。” 该村6组组长,村党支部副书记胡吉祥说,田良国的口头禅就是:“只要细心、用心、热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和克服不了的困难。”在田良国的全力协助下,该村去年的道路建设中,发生的多起征土纠纷就在短短的两个多月内全部“啃”下来,有力保障了工程的建设进度。
为全面破解全乡道路交通条件对脱贫攻坚的制约,该乡2016年实施了挖断山至范家坪窄路加宽及自然村通畅6.3公里、黄家坪至杉坨窄路加宽9公里,深沟至深湾村撤并村通畅工程10.1公里,勾腰坝至施家坪自然村通畅3.8公里、杨柳坨至锣鼓圈连接线自然村通畅工程3公里、白果坪至勾腰坝通畅工程3.3公里,杉坨至范家坪连接线3.8公里、长槽组级公路硬化7公里,共计实施建设里程46.3公里,今年将实现100%的村通硬化路。
“交通条件的改善是脱贫奔康的首要条件和发展基础,每一名党员和干部都必须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为脱贫攻坚铺好路。”乡党委书记尤浩说。
截至目前,全乡公路总里程达472.9公里,其中乡村主干道90.5公里,除锣鼓圈村外,其它14个村已全部实施了通畅工程。
党员带领群众摘穷帽
2016年,该乡范家坪、杉坨两个贫困村摘帽,382户、1056人脱贫,今年计划全乡373户、967人和长槽村脱贫销号。如何带领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产业脱贫,成为全乡广大党员在新长征路上锤炼党性的实践课堂。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长槽村3组老党员胡维成对笔者说,为激发困难群众大力发展种养业,2015年,他牵头成立子椿木营乡长槽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年种植药材300亩,年总产值达60万元。在胡维成的带领下,该组4名党员和31户村民已种植竹节人参200多亩,牛膝150亩,养殖肥猪40余头,养殖山羊60多只。到2017年,全组人均收入可望达到7000多元左右,其中杨佳军等16户贫困户通过发展道地药材、错季节蔬菜,预计每户年产值可达到3万元以上。
跟着党员学,跟着党员做。白果坪村一组党员黄明权学会烟叶种烤技术后,不仅自己做示范,年稳定种烟20亩,还辐射带动全组6户困难群众发展烤烟产业,并还无私为他们提供烘烤等方面的技术帮助,在他的指导下,组里6户困难户每年仅烟叶收入一项,纯收入均达到1万多元。在长槽村5组老党员彭宗丕等4名党员的带领下,该乡13户贫困户都走上了特色种养之路,预计今年底,人均纯收入可均达到5000元以上。
在实施脱贫产业中,该乡将进一步发挥党员和致富能人的引领作用,计划2017年在15个行政村规划种植烤烟1.2万亩,反季节蔬菜2万亩,脱毒马铃薯2000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10家,和养大户50户。
“帮助群众脱好贫、致好富,就是我们广大党员和干部的职责使命,就是讲党性!”乡党委负责人话语坚定。
来源:中国宣恩网 通讯员 郑家云
(责任编辑 罗茜)